水稻基因渗透系抗旱生理机制研究与基因型鉴定

来源 :莱阳农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ame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有利基因通常是隐藏的,为挖掘这些基因,以高产不耐旱的籼稻IR64为轮回亲本,100个来源于不同国家的具有广泛遗传性的品种为供体,通过分子回交育种方法,获得一系列IR64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渗透系,经过多年在干旱胁迫下的筛选和鉴定,得到了36个在亲本中未表现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旱的导入系。 为挖掘这些有利基因,研究它们的抗旱机理,本研究从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环境设计试验。水培试验,主要针对这些被选择的抗旱品系对外源激素不同反应进行鉴定,在外源激素作用下,这些不同的导入系间以及与轮回亲本间有不同的性状表现,表明了它们不同的抗旱机理。部分敏感的导入系,当遭遇干旱的时候,可以通过激素的调节,更好的适应干旱。同时,结果也证明了,此种方法可以作为苗期鉴定水稻抗旱性的方法。温室盆栽试验,通过研究发现,它们在水分利用、黎明前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上没有显著差异,部分导入系在15cm以下根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了,部分抗旱品系具有发达的根系以适应干旱,同时证明了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复杂关系;仅仅3个导入系根系显著高于对照,说明了研究这些导入系干旱条件下提高产量的复杂性。由于环境与基因的互作,在水田和旱地条件下其抗旱机理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在两种生态条件下的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研究证明,旱地的缓慢胁迫,植株仅仅能维持生存,更多的差异在水田的干旱胁迫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部分的品系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性状,尤其是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上,29个品系产量显著高于IR64(P<0.05),许多与IR64相似的半矮秆的品系表现出了更高的产量,这说明,这些品系保留了IR64所具有的控制株高的基因sd-1,同时也证明了,通过基因渗透的方法,整合矮秆株型和高产性状成为可能,并且隐藏的高产基因得以表达。通过综合分析,旱田胁迫品系中卷叶分数和对外源激素的反应看出,作物的抗旱性的关键在于适应干旱环境。温室和大田的比较发现,干旱条件下在许多性状变化并没有一致性,这说明了,环境与基因存在着复杂的互作关系。另外,本研究也利用SSR标记对这些抗旱品系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以及复等位基因进行了鉴定。初步的研究表明,来源于不同供体或者同一供体的不同基因片断渗透到不同的后代,这都将为以后的相关数量性状定位,挖掘在亲本中隐藏的基因,以及不同有利QTLs/genes聚合打下基础,用于分子辅助育种,培育高产、抗旱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Lassa fever is a zoonotic viral infection endemic to the West Africa countries.It is highly fatal during pregnancy and as such reports of neonatal o
玉米的抗虫性与次生代谢物苯并噁嗪(benzoxazinoids)关系密切;玉米中存在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包括 DIBOA、DIMBOA、HDMBOA、DIM2BOA和HMBOA等;其中,DIMBOA和 HDMBOA因昆虫取食而转
Background: 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sitic diseases in China,caused by Leishmania protozoans and transmitted by sand flies.
试验于2004—2005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庐江县农技站及安徽农业大学农场进行。试验内容涉及到棉花栽培及生理学,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抗虫棉新品种DPH37B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密度与钾肥互作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育特性在相同栽培措施下,DPH37B与中棉所29比较,在苗期长势无明显差异,由苗期到现蕾生长发育较慢,现蕾以后,根系生长较旺,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加快,其株高急速增
本文通过以辽粳5、辽粳454、辽粳263、沈农265、辽盐16为试材的大田试验,以辽粳263和屉优418为试材的盆载试验,以及2005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研究了不同穗型品种着粒密度等相关
Background: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 has seriously endangered the health and lives of Chinese people.In this study,we predicted the COVI
氮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产量的提高,我国土壤中的氮含量在迅速下降,极低的氮含量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玉米的生长与产量。我国大部分土壤氮含量仅有0.02%-0.2%,而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因此筛选和选育耐低氮玉米新种质、新品系对瘠薄地区更具有实际意义。本试验以玉米幼胚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体细胞培养进行玉米耐低氮突变体的筛选。 将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入低氮浓
本试验选用在辽宁省有代表性的4个品种或品系,采用Griffing方法2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株高、穗茎角等15个农艺性状的遗
针对倒伏影响玉米稳产、高产这一突出问题,于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生育特性和抗倒伏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施氮处理平均穗粒数和粒重得到极显著的提高,分别为15.23%和7.62%,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平均增产29.85%。不同的施氮时期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表现为N2>N3>N1,其中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