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FRC的功能特性检测混凝土的损伤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敏混凝土及其结构(项目编号:50238040)。 进入21世纪,人类对于重大工程的长期安全的检测与监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长期安全检测与监控的重大工程是人类所不能接受的工程。大型结构和基础设施,如桥梁、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大型水坝、核电站、海洋采油平台及港口设施等的损伤积累和灾变行为日趋突出。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混凝土结构除受到外界载荷影响外,还面临着钢筋锈蚀、冻害、环境侵蚀等三大问题,而重大工程结构和生命线系统的使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载荷的疲劳效应、环境腐蚀和材料老化等灾变因素的耦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和系统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从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甚至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因此,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FR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少量的导电相——碳纤维,可以极大地改善其导电性能,并具备了某些功能特性。CFRC比普通混凝土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抗冻融性能以及低干缩性。功能特性主要有:压敏性、温敏性、热电效应、力电效应等。当CFRC发生损伤时它的电阻会发生变化。此时水泥浆体产生微裂纹,碳纤维折断,碳纤维与水泥浆体之间的接触减弱,使电阻值不可逆的增大。利用CFRC电阻的损伤响应可以来检测混凝土损伤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混凝土局部损伤的检测。考察了在单调压缩、循环压缩和蠕变三种加载条件下碳纤维混凝土的损伤,用材料电阻率变化和红外热像技术分析了构件压缩变形的不均匀性,并与用应变片测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CFRC的导电性扩展了材料局部化破坏检测的手段,用电阻率变化和红外热像技术分析不损坏试样,直观,精度高,为混凝土结构的健康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通过混凝土构件在受单轴压缩时存在应变不均匀性问题,指出应变标距的选择与材料刚度的关系,应变梯度与损伤的关系。为准确测试岩石、混凝土等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提供依据。 2,进行了混凝土残余寿命的预测。碳纤维混凝土的电阻变化与损伤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混凝土构件在服役过程中损伤累积导致其电阻不可逆的增大,通过
其他文献
本文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模型与故障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了目前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模型与故障的难点及发展方向.
智慧交通是现代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各种体系构成的一类综合体系.智能交通系统是智慧交通的基础, 智慧交通在公共交通和交通管理经历了逐年的变化.智能交通发展方向主要
随着铁矿开采深度加大,采矿场铁路坡度逐渐增加,为提高机车的爬坡能力,必须增加机车的牵引力,双机或者多机重联是提高机车牵引力最有效的方式。由此提出了用数字控制方式,网络连接
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器原本设计点(Ma=6,参照X-43飞行器)为优化基础,提出前体“伸缩式”可变压缩转角的思路,对前体/进气道压缩效能进行优化;根据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自身特点运
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主要的建筑物基础形式之一,桩基础由于其具有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沉降及差异变形小、沉降稳定性、抗震性能好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电量也持续上升。电能的计量是否公平、公正已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作为电能量的计量工具电能表已成为各行各业用电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仪表。由于传统的电能表有计量不精确、人工抄表费时费力、统计繁琐等缺点,因此,研究开发高精度、低功耗、网络化、智能化的电能表是明显的趋势。嵌入式系统技术是近几年电子产品设计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
巨-子型控制结构体系是由巨型框架结构与结构被动控制原理结合所构造的一种新型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其受力性能、振动破坏机理、力学分析以及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普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电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容量机组并网发电,高电压等级、拥有先进自动化设备的变电站投入运行,使电网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继电保护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迅速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继电保护装置培训的整套思路,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太空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太空船推进办法--磁化等离子束推进系统,如果这一方法研制成功,那么宇航员来回一趟火星所需的时间将从两年半缩短到90天
海洋立管工作时,会同时受到来自管内流体流动和来自管外海洋环境的载荷作用。外载荷主要来自于海流、波浪、上端浮体运动以及地震、冰凌等。立管涡激振动是引起疲劳破坏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