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命运与唐代诗风转变之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后世尊奉为"诗圣"、"古今天下第一"的伟大诗人杜甫,在他自己的时代却是一位"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的孤独者.杜甫诗歌的命运在他生前与身后发生了天壤的变化.那么,杜诗命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杜诗命运的改变是随着唐代社会的变化和儒家诗教的升扬而改变的,儒家诗教的升扬正是唐代诗风转变的内因,正是在唐代诗风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儒家诗教走向前台的大前提下,杜甫诗中蕴含儒家精神的价值显现了出来.杜诗在中唐能得到尊扬,正是由于杜诗中蕴含的儒家精神的宝贵价值应合了中唐倡扬儒家诗教的要求,这正如范文澜先生指出的,"生为盛唐人的杜甫,由于时代和个人因素相结合的玉成,他的作品竟是那么完全深刻地表达着中唐人才逐渐认识到的那个道理","杜诗在盛唐与中唐之不同命运,关键即在于"杜甫是坚守了"儒家思想".这篇文章在论证角度的选择上作了一次偿试,避开对诗歌本身繁难复杂的排比考察,试图从外围切入.全文三部分论证的基础都是以有文献可征的唐人自己的材料为主体的.方法上力求以实证与演绎相结合.
其他文献
该文选择了英雄主义文学潮来描述中国大陆当人文学的运动轨迹,并度图揭示出半个世纪来大陆文学的发展规律,展现大陆当代文学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建构一种新型的当代文学史的框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不仅能够为用户更全面快捷地提供信息,更能增进媒体与用户
期刊
该文拟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充分重视中晚唐政治背景、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变迁、士人地位的变动等外部因素,对唐人小说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中晚唐士人对待爱情、婚姻、对待社
rn
期刊
期刊
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论文与论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文心雕龙》中,他不同于传统文论大多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价值方面阐述文学,而主要“是就作者之人而为言”。通过对
九十年代,散文的勃然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散文的发展、嬗变和扬弃为学术界所关注.该文主要考察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整体态势和美学走向.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九十年代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