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是儒家道统说的倡导者,其哲学思想皆源自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结和发展。其“道”“德”思想不仅仅是对“仁”、“义”、“礼”、“智”、“信”、“博爱”、“君为臣刚”、“父为子纲”等这些儒家德目与角色伦理的归纳总结,同时也不乏对现实的关照,表现在其主张用儒家思想来解决中唐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困境。其中“道”统思想的提出便是针对当时社会情况解决办法的总结,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观点从现实出发去解决秩序的重建问题。韩愈的“道”“德”思想自成体系,主要体现在其“五原”上。《原道》即“五原”中的一篇,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奠基之作,包含了韩愈几乎全部的道德思考,在《原道》中的“道”因“博爱”和“行宜”而形成,“德”因“足乎己而无待于外”而完善。总体看来,“道”乃发自内在的“爱”(“仁”),并由“爱”(“仁”)而产生那些合乎“爱”(“仁”)这个原则的行为或者事情(“义”),而“德”也是一种发乎内心的修养,但同时亦不乏超越性,这种超越的、自足的修养方能称之为“德”。《原道》对“道”“德”的定义较为笼统、宽泛,而韩愈又在其他作品中将其“道”“德”进一步丰满和具体化,如其在《原人》篇中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就是其“道”论的具体化,其《原性》篇中的人性论更是将“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发展了性三品说,为教化成“德”指明了方向。韩愈通过对诸如“仁”“义”“道”“德”“君”“臣”“学”“性”“情”等德目与角色伦理的阐释,从不同视角系统地展现了其理想的道德体系和政治秩序。韩愈的“道”“德”思想虽然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其理论构建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并受到了部分后世学者的批评和质疑。但是,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面临古文疲敝,其倡导“文以载道”,为宋儒“道统”说的发展作了理论铺垫,其《师说》为后人尊师重道发其端绪,强化了儒家对德性人格的培养。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矛盾,韩愈的“道”“德”思想在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方面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