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16层螺旋CT临床应用研究及其技术探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胰腺癌MSCT表现与相关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胰腺癌MSCT表现的病理基础,提高胰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患者23例,术前均行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观察胰腺癌平扫密度与胰腺实质期中病灶强化方式,并根据其强化方式的不同分为A~F六种类型,将各型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17例肿瘤呈低密度,4例为略低密度,2例为等密度。在胰腺实质期中,平扫17例低密度病灶出现B、c、D、E、F型强化方式各有l、l、12、2、l例;平扫4例略低密度病灶中出现B、C、E、F型强化方式各1例;2例平扫等密度病灶增强后,l例表现为A型,另l例为C型强化方式。除1例外,其余E、F型及D型中的7例均出现在直径≥5cm的较大病灶中,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中、低分化腺癌。4例小胰腺癌中表现为A型2例、B型及D型各1例,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导管腺癌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癌(IPMC)1例。另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癌表现为C型。结论:胰腺癌MSCT表现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其内部各种组织成分构成比例密切相关。IPMC是胰腺腺癌的特殊病理亚型,有着与传统的导管腺癌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基础和预后。 第二部分: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可切除性判断标准的深入研究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提出新的评判标准,分析该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并通过ROC曲线决定最佳临界点。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5例,均行16层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CTA成像。术前根据胰周血管受累周径及长度拟定的新CT评判标准,采用1、2a、2b、3a、3b和4级共6个等级进行评判,并同手术结果对照。以不可切除作为阳性、可切除作为阴性,分别分析各等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以2级及2a级作为可切除性判断标准的差异,分析肿块不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35例患者中,切除16例,不可切除19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分别以1、2a、2b、3a和3b级作为可切除性判断标准,肿块不可切除的敏感性分别为80.1%、86.4%、69.5%、55.6%和45.2%。分别以2a级和2级作为手术可切除的临界点,肿块不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4%、98.8%、94.1%、97.2%、96.7%和68.4%、99.3%、96.2%、93.1%、89.0%。ROC曲线显示2a级为CT可切除性判断标准的最佳临界点。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出现“泪滴征”或胰周小静脉的扩张、侧支血管形成的共5例,其中仅有1例“泪滴征”能够切除。结论:新的cT评判标准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可切除性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a级可以作为cT可切除性判断标准为最佳临界点。 第三部分:16层螺旋CT胰腺检查方案研究 L16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两种浓度对比剂强化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对比剂对胰腺实质及胰周血管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同体对照与异体对照两种方法分两步比较两种浓度对比剂在胰腺MSCT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效果,步骤1:随机选择24例无胰腺疾病患者做同体对照,前后相隔时间为3天,所用对比剂分别为A组高浓度IOPAMIDOL370(370mgI/mL)和标准浓度对比剂为B组IOPAMIDOL300(300mgI/札),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总量90ml,注射流率为3ml/s,总碘量分别为33.3g、27.0g。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比较各自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确立两种浓度最佳的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步骤2:选择5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高浓度IOPAMIDOL370(370mgI/札)A组和标准浓度对比剂为IOPAMIDOL300(300mgI/mL)B组,扫描后结合横断面图像、重建图像对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步骤l中A、B组平均强化峰值和达到峰值时问分别为,胰周主动脉301.7HU(36.6s)/258.6HU(35.8s);胰腺实质强化平均峰值为¨9.1Hu(43.8s)/107.0HU(44.4s);胰周门静脉强化平均峰值为183.0HU(49.1s)/150.0HU(46.9s);肝脏实质强化平均峰值为¨8.6HU(59.8s)/109.4HU(57.3s)。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到达峰值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骤2中A、B两组间动脉期、胰腺期除肝脏实质强化无统计学差异外(P=0.27),胰周大血管、胰腺实质均有明显差异(P<0.001)。肝脏期A、B组胰周动脉强化无统计学差异,而胰周静脉、胰腺以及肝脏强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胰周大血管的显示程度平均评分值、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A、B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比标准浓度300mgI/mL对比剂而言,高浓度370mgI/mL对比剂更有助于胰腺、肝脏病变的诊断及胰周血管的显示。 2.16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两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胰腺检查方案中,2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6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对比剂浓度为370mgI/mL,总量为90ml,注射流率为3ml/s;B组对比剂浓度为300mgI/mL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两组总碘量分别为33.3g、36g,每秒碘流量分别为1.1gI/s、1.5gI/s。分别行平扫及胰腺三期(包括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问胰腺实质强化程度、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B组动脉期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明显高于A组,但主观目测评分两组腹主动脉显示程度平均评分值无明显差异。三期增强扫描中,A、B组胰腺实质、肝脏实质强化无明显差异,其他胰周主要血管平均强化值、显示程度平均评分值、显示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SCT胰腺检查时,胰腺实质的强化主要取决于其内所含总碘量,而腹主动脉强化则主要取决于其内每秒碘流量。相比总量120ml的标准浓度对比剂(300mgI/mL)注射流率为5ml/s的注射方案,采用90mi高浓度对比剂(370mgI/mL)注射流率为3ml/s可能更适于16层MSCT。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脊柱椎间盘软骨终板中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信号通路
想象和联想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了想象和联想,也就没有了文学创作。同样,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与作者产
一、背景与目的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刺激时耳内有响声的一种主观感觉,发病率极高。文献报告,持续性耳鸣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其中,大约有1%~3%的人群因耳鸣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期刊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力避免这些误区。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对这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进行总结。 Und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