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功能化MIL-125-NH2磷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U(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天然核燃料,近年来随着核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含铀废水。铀酰离子是铀在水介质中最稳定、溶解性最好的一种离子形式,它可以通过生态循环进入地表水系统,其化学毒性和放射性往往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加强对含铀废水的分离富集,对于缓解我国铀资源的供需矛盾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它是一种以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为中心,有机配体为桥连的一类晶态多孔材料。目前,MOFs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探索新的配合物骨架,在MOFs骨架上接枝新的化学基团,拓展其应用领域。磷氧基团可以作为核废料中锕系元素的配体,如果将磷氧基团接枝到MIL-125-NH2上,结合两者的优势,使氨基和磷氧基协同螯合铀酰离子来提高其对铀酰离子的选择分离性能,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吸附量。而磁性MOFs材料,不仅具有MOFs的多孔性,且吸附后可以简便的与水溶液分离。所以,磁性MOFs材料应用于处理放射性含铀废水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诱人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25-NH2,然后使用磷酸酯对MIL-125-NH2进行杂化修饰,得到MIL-125-NH-PO磷酸酯衍生物,最后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MIL-125-NH-PO复合材料,并用SEM、FT-IR、XRD、TGA和EDS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三种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寻求一种高效率、高选择性的铀酰离子吸附剂。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钛酸四丁酯等为原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制备MIL-125-NH2。以二苯基次膦酰氯,乙腈等为原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法改性MIL-125-NH2制备得到MIL-125-NH-PO。研究结果表明:MIL-125-NH2和MIL-125-NH-PO在p H=5,c0=40 mg·L-1,T=298K,m=3mg条件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5.74 mg·g-1和415.05 mg·g-1。磷酸酯改性后的MIL-125-NH-PO明显提高了MIL-125-NH2的吸附能力,且MIL-125-NH-PO对铀酰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有多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吸附量。(2)以MIL-125-NH-PO、氯化铁六水合物、氯化亚铁四水合物等为原材料,通过共沉淀法合成制备Fe3O4/MIL-125-NH-PO。研究结果表明:在p H=6,m=3 mg,c0=50 mg·L-1,t=150 min、T=298 K下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最高可达458.33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是以单层表面吸附为主,体现了化学吸附的特征,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且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吸附量仍可达372.89mg·g-1,有着良好的回收和再利用性能。综上,Fe3O4/MIL-125-NH-PO对铀酰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是一种潜在的选择性分离富集含铀废水的吸附材料。
其他文献
尾矿坝在运行过程中经历多次降雨与水分挥发,其浸润线会反复变化,使得坝体处于循环的干湿状态,此种情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以及堆坝效益皆会受到影响,目前对其在此种状态下的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此状态下的过程十分复杂。基于此,进行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砂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细观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自制干湿循环实验装置更新传统干湿循环过程,研究了尾砂固结过程中的受力特征,以室内直剪试验结果为基础,借
学位
微生物在致密性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运动是制约微生物岩土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以及微生物开采效率的关键问题。尾矿库作为矿山的三大控制工程之一,近年来由于选矿工艺的提高,尾砂粒径越来越细,导致其渗透性降低,在外在荷载作用下,坝体易发生溃坝。为此本文以尾细砂为研究对象,以增大尾矿坝渗透性为目的,筛选产有机酸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探究温度、pH、矿化度、营养物质浓度对微生物迁移活性的影响,运用SEM、XR
学位
海上浮动核电站具备经济性高、机动性能优异、用途多样等优势,是未来核能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但船体空间的限制性和海洋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海上浮动核电站带来了巨大的运行风险,一旦发生放射性核素泄露的事故,将对海洋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若能掌握严重事故放射性核素迁移规律,能够减小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本文以海上浮动核电站破口事故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模型对该事故下放射性核素迁移规律展开数值
学位
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具有酸性强、铀含量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其修复是地浸采铀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本文先从西北某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采取砂岩铀矿样,同时制备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采区地下水模拟水样,构建模拟修复反应的地下水及地下水-岩心样微模型;再向微模型中分别加入硅酸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硅酸钠-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监测其中p H值及铀离子、硅酸根、磷酸根、金属离子、
学位
随着我国核能开发利用和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铀矿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铀采冶及核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渣和废弃物被贮存在铀尾矿库中进行集中管理和退役治理。目前我国铀尾矿库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在露天环境下,铀尾矿库中的尾渣经长时间风化、侵蚀和雨水淋溶,不仅会以气态方式扩散,还能通过渗透作用污染库区附近农田、土壤和河流,并对周围居民造成潜在且长久的辐射危害。因此,对铀尾矿库放射
学位
地下岩体介质内部存在大量空间结构复杂且不均匀的裂隙,裂隙之间相互连通构成裂隙网络。大量源自地表深处的氡通过裂隙网络长距离迁移到达地表,成为地下工程及资源开采等行业工作环境氡浓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使这些领域的氡防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开展岩体介质氡大尺度迁移研究,对相关领域氡污染及防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氡的半衰期只有3.8天,根据传统均匀介质氡迁移理论,岩体中氡的迁移距离不超过1
学位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起大停电事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大停电事故往往是由于电力网络的固有脆弱性带来的大规模相继故障行为导致的。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电力网络相继故障下的脆弱性,对于揭示电网相继故障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个IEEE节点系统和江西电网为研究对象,构建电网拓扑模型,研究复杂电力网络的结构特性和重要节点对网络相继故障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为:(1)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系统拓
学位
铀矿水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砂堆积在铀尾矿库中,其释放的氡气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污染危害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外对冰冻条件下氡迁移参数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为了全面准确的评价铀尾矿砂的氡迁移、析出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性,本文通过自制的实验装置研究了冰冻条件下温度和含水饱和度对氡迁移参数的影响,并运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含水饱和度下铀尾矿堆表面氡析出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究了外风场作用下
学位
含铀碱渣是核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通过沉淀、过滤、高温煅烧减容减重得到的铀含量较高的碱性废渣。将含铀碱渣进行两次硝酸浸出,剩下的难溶含铀碱渣(后统一称“难溶渣”)仍含有1%左右的铀难以被浸出。直接储存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因此,对难溶渣需进一步采取强化浸出,使最终处理残渣达到极低放射性固体废物标准,消除安全隐患。本文通过两种焙烧预处理方法对难溶渣中铀浸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一是将难溶渣氧
学位
核安保事件一旦发生,将造成社会骚乱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干扰到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我国乏燃料或高放废液储存设施的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后处理厂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放射源保管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存在发生核辐射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因此,亟待完善乏燃料后处理厂的安全保卫举措。本文首先在对乏燃料后处理厂典型核安保事件及乏燃料后处理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乏燃料后处理厂潜在事故的假设,明确乏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