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回坊文化变迁的空间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牛街回坊是一处世界上闻名遐迩的穆斯林聚居区,作为北京最大的回坊,其改造牵动了各方面的注意。各方面对于改造后的结果评价也褒贬不一,共识是:牛街改造之后,牛街地区原有的回族风情大为下降。本文的写作即以牛街地区改造为线索,研究牛街回坊空间变化与其文化变迁现象之间的联系。 经典穆斯林聚居区空间,是空间要素与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体的聚居区文化互相碰撞相互影响的产物。本文首先通过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传统伊斯兰城市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穆斯林聚居区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穆斯林聚居区空间特点与聚居区文化的关系。通过对这些穆斯林聚居区的交通空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和宗教活动空间等空间要素的分析,得到了穆斯林聚居区空间结构的经典模式。在经典模式中,清真寺与商业部分作为整体成为聚居区的核心,凭借其核心地位,清真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对居民产生刺激作用,形成“清真寺效应”,从而引发居民对伊斯兰文化的知觉。 其次,通过对牛街改造前后的对比,结合经典穆斯林聚居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分析发现改造前牛街回坊的空间结构可以强化其中的清真寺效应。在改造前,牛街回坊内部的文化特征处于缓慢的自发更新中。改造后,由于外力的强势介入,牛街回坊内部的各空间要素发生了巨大改变,回坊内的交通空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也与改造前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对牛街的社会学和民族学考察中,证实牛街的伊斯兰文化氛围正在走向淡漠。社会学事实表明新牛街回坊的空间组织形式对于原牛街回坊的伊斯兰文化有消极影响。 最后,通过对改造后空间组织形式与经典模式的比较,找出了导致文化变迁现象出现的空间因素。在新牛街中,清真寺能够形成刺激的物质基础和心理接触均被削弱,由此造成伊斯兰文化在居民中的淡漠。 结论:牛街改造在重视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忽视了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与空间因素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外部文化的强势介入使得空间脱离了与聚居区内部文化的关联,由此进行改造得到的结果不仅无助于保持聚居区内部的文化传统,反而会使得原文化传统走向消亡。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遗存至今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好这些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合理保护的前提是对价值的准确认识与把握。由此,本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价
论文以建筑的复杂形态生成为研究对象,是一篇关于建筑形态学的探索。文章从形态和逻辑两处着手,在当代对建筑复杂形态的相关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复杂科学、分形理论和全息胚生
草图的出现,使得建筑实践更有目的性,同时草图作为建筑设计的推进工具,在推进建筑师思考和在思考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草图,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校园的规划和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空间在校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课题以高校内学生生活服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是西方把中国拉进世界的资本体系中的特殊时期,中西文化不断的交流、碰撞、相互博弈。这时期旅馆业的发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环境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90年代后,我国旧城更新不但升级的形势下,旧城公共空间的更新出现了不少的误区。城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矿业城市在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其城市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水赍源缺乏、森林资源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物种
本文以建筑技术为主线,回顾了结构与建筑关系的演变过程,探索了建筑美学发展的技术动力;通过与其它创作思潮进行比较,论证了:结构形态设计作为建筑创作的启航点,能化解长期以来存在
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篇章,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承载着大工业时代的重要历史印记。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