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道费是供应商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进入连锁超市等大型零售终端,而向零售商交纳的一笔通路费用。通道费这一市场行为在我国的历史不长,但在零售业中愈演愈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通道费的过度收取导致了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关系紧张,并引起了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上述情况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并在考虑和逐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通道费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通道费是指供应商的新产品进入零售商的门店销售时,供应商主动提供给零售商或者零售商主动向供应商索取的一笔一次性的事前支付的通路费用。而广义通道费是指供应商的产品在进入零售商的门店销售时和在销售过程中,供应商主动提供给零售商或者零售商主动向供应商索取的各种支付和激励行为。目前,我国国内对通道费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介绍通道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对其理论内涵和定量模型的分析比较缺乏。因而对通道费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
一、分析了通道费产生的具体原因。通道费的产生源于近二十年来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变化。零售商由于市场结构更为集中、采用信息技术和发展自有品牌等因素加强了自己的市场力量,而供应商由于大力推出新产品致使产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架供给的增长速度。同时也由于新产品的出现增加了零售商处理数据的工作量,通道费可以作为零售商工作增量的弥补方式。
二、基于市场排除与反竞争性理论对狭义通道费和广义通道费分别进行了效率分析。从分析中可见,狭义通道费具有较高效率,能促进竞争;而广义通道费的效率较低。狭义通道费由于仅对新产品收取,可以看成供应商对新产品有信心的信号;狭义通道费也有成本分摊、风险转移、促进货架优化配置等功能。但广义通道费不存在上述功能。本文还采用了垄断学说中的“优势地位滥用”理论分析通道费。通道费的过量收取属于零售商优势地位滥用的范畴。因此政府部门不能任其无序收取,应制定相关的法规进行规制,使其发挥有效作用,避免其优势地位滥用。
三、对通道费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
第一,供应商提出要约的新产品通道费量化分析。
假设,市场上存在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供应商产品需求状况有两种可能:高或低。由供应商提出要约,零售商做出是否接受该产品的决定。从分析中可见,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零售商只接受需求高的产品,但供应商不会提供通道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零售商能根掘供应商提供的要约内容识别出供应商的产品的需求信息。零售商也只接受需求高的产品,供应商只在零售商的储存成本比较高且广告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提供通道费。此时,供应商提供的通道费可以看成是零售商增量成本的弥补。
第二,零售商提出要约的新产品差异通道费收取问题。
假设,市场上存在一个供应商、一个零售商和与供应商新产品竞争的原有产品。供应商的新产品同样存在着高或低两种需求。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信息对称时,零售商会对高需求或低需求的新产品收取不同的通道费。当信息不对称时,零售商会根据供应商批发价格的性质,以及市场上优质品数量,向高需求或低需求产品收取差异或无差异的通道费。
第三、多个供应商、多种通道的新产品通道费问题。
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供应商提供不同的产品,另有一个大型超市和若干小型便利店。大型超市可以利用其市场优势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收取的量分成随产品销量变化的线性部分和一次性支付的固定部分,小型便利店不收取通道费。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供应商可以将通道费中间的线性部分转嫁给小型便利店和在那里购物的消费者,而一次性支付的部分则从供应商利润中扣除。(2)当大型超市以通道费的方式要求更低的批发进价时,供应商会同意并提高小型便利店的批发进价。如果通道费的广泛实施,会不断地增强大超市的势力,而便利店的势力则会不断地被削弱。(3)通道费扩大了大超市和小型便利店的价格差,促使消费者支付更多的交通费用到大超市购物。在大超市购物的消费者会因为通道费受益,而在小型便利店购物的消费者会因为通道费而受到损失。
从上述量化分析模型中可以发现:通道费的收取主要是对新产品而言;通道费的收取会导致利润的转移。
四、分析了通道费在我国具体操作中出现的变异和对策。
国际上的通道费主要是对新产品收取,是狭义通道费,没有成为零售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没有剥夺供应商的利益。这样的通道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会产生反竞争效果。
通道费在我国的变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道费已经成为零售商的主要利润来源;通道费成为某些零售商的灰色收入;零售商更大范围地收取通道费。针对这些变异,本文提出以下对策,零售商应该清除不合理的收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干预监控,制定反垄断法;供应商也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增强与零售商谈判的筹码。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提出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指明了研究内容和思路。第二章阐明了通道费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分析了通道费的效率。第三章从数量化模型角度分析了通道费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第四章比较了通道费在国内外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分析了在国内产生变异的具体原因,研究了应对措施。第五章对本文做了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