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样髓系抑制细胞免疫重塑致膀胱癌吉西他滨耐药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膀胱癌中约有25%是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需要在手术后进行全身化疗。吉西他滨是MIBC一线化疗方案的推荐用药,但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化疗后肿瘤再进展。前期研究证实,吉西他滨化疗可以招募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ed cells,MDSCs)至MIBC的肿瘤和周围组织中,影响MIBC预后。本研究旨在阐明MIBC吉西他滨化疗招募髓系抑制细胞至膀胱癌微环境的分子机制,为改善MIBC化疗效果以及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通过Transwell趋化性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和鉴定吉西他滨对膀胱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分期膀胱癌组织中M-MDSCs和CD8+T细胞的水平并检测M-MDSCs对CD8+T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悬浮芯片、q RT-PCR、Elisa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吉西他滨对M-MDSCs表面CCR2表达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CL2受体拮抗剂RS 504393对膀胱癌免疫微环境中M-MDSCs水平的影响。建立小鼠膀胱癌模型,记录吉西他滨和RS 504393治疗后小鼠的生存时间,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移植物中M-MDSCs的水平。结果:体外实验证实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招募M-MDSCs到膀胱癌微环境中;膀胱癌组织中的M-MDSCs水平随着肿瘤进展而升高,CD8+T细胞随肿瘤进展而降低,M-MDSCs抑制CD8+T细胞增殖;吉西他滨诱导膀胱癌细胞产生CCL2,对MDSCs表面CCR2表达无明显影响;CCL2受体拮抗剂RS 504393可以抑制吉西他滨诱导的M-MDSCs的招募,体内实验证实RS 504393可以延长小鼠膀胱癌模型的生存时间。结论:吉西他滨治疗招募M-MDSCs到膀胱癌微环境中,M-MDSCs抑制CD8+T细胞;吉西他滨上调膀胱癌细胞CCL2表达,与M-MDSCs表面CCR2结合,趋化M-MDCSs至微环境膀胱癌中;选择性CCL2受体拮抗剂RS 504393可以通过阻断M-MDSCs趋化,改善MIBC吉西他滨的化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下肢动脉缺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可致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GPEI-PTGIS对HUVEC转染后表达PGI2影响,进一步探讨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为治疗下肢缺血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粒径、电位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GPEI包裹PTGIS质粒的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染后蛋白表达水平;通过PCR、Elisa及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产物合成情况;通过迁移与成
学位
研究背景宫颈癌占女性肿瘤的12%,是成人第四高发肿瘤,同时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中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肿瘤。脉管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是指肿瘤癌栓出现在淋巴管或者/和血管中,它是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假如宫颈癌术前可以预测是否存在脉管浸润,那么就可以采取更多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MRI是宫颈癌诊
学位
目的:本课题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建立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考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同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SA-B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IT模型组、SA-B低剂量组15 mg·kg-1(i.p.,
学位
背景在早期缺血缺氧环境下,促进血管新生是提高任意皮瓣成活的关键之一。脂肪组织及其衍生物通过脂肪干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作用,具有促血管新生作和组织再生能力。其中经机械乳化获得的纳米脂肪,富含脂肪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具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建立从纳米脂肪中去除细胞和油滴成分获得脂肪提取液(FE)的制备技术,并探索其在促皮瓣成活中的作用。方法1、制备纳米脂肪,探索乳化次数对脂肪乳糜化效
学位
研究目的:circRNAs是一类环形非编码RNA分子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颞下颌关节(TMJ)滑膜组织中circRNAs分子的表达情况、筛选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相关的circRNAs分子、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其在疾病调控中的作用并通过体外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其中hsa_circRNA_0000448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明确TMJOA的发病机制和探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1在EGF诱导的胰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检测miR-21和Spry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qRT-PCR检测miR-21在6种胰腺癌细胞和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内的表达量。q RT-PCR检测miR-21在不同的EGF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下的表达量。在EGF刺激下,分别上下调miR-21表达,利用CCK-8和Ed U实验检测
学位
背景和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临床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它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其异质性耐药是造成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多黏菌素虽是临床抗革兰阴性泛耐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也产生了异质性耐药,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论文拟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异质性耐药机制,为相关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
学位
第一部分YAP-JNK信号通路在高血压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背景与目的: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湍流可以通过激活内皮细胞内YAP-JNK信号通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高血压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引起机械力的紊乱。据此本研究推测高血压是否也可以通过影响YAP-JNK信号通路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研究方法:本研究体内实
学位
第一部分 99mTc标记FC131修饰的低代树状大分子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目的: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FC131修饰的树状大分子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研究方法:先将FC131与COOH-PEG-COOH反应得到COOH-PEG-FC131;再将cDTPAA与G2.NH2反应,合成G2-DTPA;随后COOH-PEG-FC131与G2-DTPA反应合成得到G2-DTPA-PEG-FC131。通过
学位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NAFLD的发生与遗传有显著相关性,本课题旨在研究SAMM50基因与LEP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相关性,并结合前期工作基础筛选合理的SNP位点组合,制作能有效检测NAFLD相关位点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收集380例正常人及380例NAFLD患者的外周血和临床资料。从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TaqMan探针,Real-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