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UVA参数:30mW/cm2×4min,7.2J/cm2)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至郑州视光眼科医院就诊的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20例(30只眼),分别给予核黄素-紫外光A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A-CXL)治疗。术中采用的紫外光A辐照度为30mW/cm2,照射时间为4分钟,辐照量为7.2J/cm2。追踪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RGP矫正视力、RGP耐受性、角膜补偿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效球镜度数、Kmax、Kmin的变化,用裂隙灯、眼前节照相系统、OCT、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分别观察记录患者角膜透明度、角膜基质层交界线、角膜细胞形态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手术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1年。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GP耐受性与RGP矫正视力(RGPVA):术后患眼对RGP的耐受性由术前的36.7%提高为80%。术后1年平均RGPVA由0.49提高至0.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1,P=0.000)。(2)角膜补偿眼压(IOPcc):术前和术后各期IOPcc分别经两两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ll>0.05),术后各期IOPcc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0,P=0.607)。(3)内皮细胞计数(ECD):术前和术后各期ECD分别经两两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ll>0.05),术后各期ECD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4,P=0.625)。(4)等效球镜度数(SEQ):患者平均SEQ术后1年较术前降低约1.63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2,P=0.000)。(5)角膜Kmax、Kmin:两者术后早期增高,术后3月左右下降至低于术前的水平并逐渐趋于稳定,术后1年时仍略呈下降趋势,但Kmin总体变化幅度没有Kmax显著。角膜Kmax均值术后1周、1月分别较术前升高1.8D、1.9D,术后3月、6月、1年分别较术前下降1.1D、1.3D、1.4D,术后各期均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将术后3月、6月、1年的角膜Kmax均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示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94,P=0.061)。角膜Kmin均值术后1周、1月均较术前升高约0.9D,术后3月、6月、1年分别较术前下降1.0D、1.1D、1.1D,术后各期均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将术后3月、6月、1年的角膜Kmin均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示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6,P=0.284)。(6)裂隙灯检查:术后平均上皮愈合时间为4.3±0.9天。术后1周复查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基质层雾状混浊,对视力无明显影响,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减轻。术后1年,除6例患眼遗留轻度不影响视力的角膜基质层雾状混浊外,其余患者均消失。(7)OCT检查:角膜前中部基质层密度改变,基质层出现反光增强的交界线,平均深度约为268.3±79.2μm,约为角膜平均厚度的3/5。该交界线最早于术后1周出现,一般于术后1月时比较明显,术后3月之后逐渐变淡,术后1年常模糊至难以辨认或消失不见。(8)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在术后1月时大量减少,随后再生,在术后1年基本修复至术前水平;前基质层呈高反光,细胞外基质纤维增粗、致密;前中部基质层在术后1月出现角膜细胞凋亡、腔洞样水肿,随后角膜细胞再生、基质水肿逐渐减轻,术后1年角膜细胞形态、数目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中部基质层可见针样纤维带形成;内皮细胞形态、排列各期未见明显变化。(9)不良反应:16例26只眼(86.7%)术后当天眼痛、畏光、流泪并伴异物感、烧灼感,1例1只眼出现上皮修复延迟(7天),1例2只眼术后5天出现轻度丝状角膜炎,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未遗留相关并发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A-CXL(UVA参数:30mW/cm2×4min,7.2J/cm2)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有效、安全,患者术后可通过配戴戴RGP显著改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