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动力响应及其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炸容器是一种潜在危险的限域装置,它能限制爆炸冲击波和产物的作用范围,对试验人员和设备实现有效的近距离保护,方便对爆炸和爆轰过程进行观察和测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爆炸加工、危险物质储运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随着爆炸容器的大型化,目前广泛使用的单层爆炸容器的固有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如制造困难、成本高、厚钢板(锻件)质量不易保证等,难以满足爆炸容器大当量化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结构爆炸容器来满足爆炸容器大当量化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密闭多层圆柱壳在内爆炸强动载荷下的动力响应和寿命研究”(项目编号:10372091)和“多层圆柱形爆炸容器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0675195)为依托,对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及其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建立了弹性动力响应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将位移解分离为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准静态解和满足初始条件的动态解的方法求解内外层的径向位移,其中准静态解由齐次线性方法和边界条件确定,动态解通过有限Hankel积分变换和Laplace积分变换求得。在相同的内部动载荷作用下,对几何尺寸、材料均相同的多层离散圆筒和单层圆筒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钢带缠绕倾角、内外层厚度比和内外层材料组合对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建立了刚塑性动力响应理论计算模型。采用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整体均布矩形载荷和局部载荷作用下的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钢带有效质量因子,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内筒和外钢带层最大位移和动力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揭示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存在着各层分离和各层共同运动这两种运动模式,并给出了两种运动模式转换的条件。(3)基于LS-DYNA和ABAQUS,建立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刚塑性动力响应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LS-DYNA和ABAQUS计算结果,确定了接触计算中关键参数的设置。在此基础上,数值计算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动力响应,进一步证明了容器存在着各层分离和共同运动这两种运动模式,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良好。(4)建立了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的塑性动力响应理论计算模型。针对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可能出现的各层分离和共同运动这两种运动模式,分别推导出两种运动模式下的最大位移计算公式和等效塑性应变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证明了最大位移计算公式和等效塑性应变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5)基于LS-DYNA,建立了局部载荷作用下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的塑性动力响应数值计算模型。根据材料组合的不同,再次证实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存在着各层分离和各层共同运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模式。在局部载荷作用下,发现了外层钢带层在运动后期存在的一种非薄膜运动模式;在各层共同运动条件下,发现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总是出现在内筒中心截面处,并且各钢带层的等效塑性应变基本不随钢带的后期非薄膜运动而变化。(6)提出了多次使用和单次使用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设计方法。对于多次使用离散多层爆炸容器,为便于工程应用,推导出一组方便的计算内筒和各层钢带层应力和位移的理论公式,通过引入安全系数,得到了容器最大的允许爆炸载荷。对于单次使用离散多层爆炸容器,阐明了内筒和钢带层的等效塑性应变是衡量容器强度的最重要指标,提出了极限应变设计准则,并给出了钢带层缠绕倾角、内外层厚度比和材料组合的选择原则。
其他文献
利用电动汽车作为储能装置,在用电高峰期将电能反馈回电网,可以减小电网负荷波动。本文在考虑电动汽车行为特性基础上,提出基于冗余配置的电动汽车虚拟储能参与电网调峰的控
周芳富,教授级高级会计师及非执业会计师。1947年生,江西玉山人。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现任中国石化集团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发展比较充分的情况下,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Brayton)动力循环由于高效、紧凑等特性被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大型(1000 MW等级)S-CO2燃煤电厂,较高的冷却壁入口温度以及较大的炉膛燃烧热流密
设计一种新型家用火灾远程无线报警系统,克服传统家庭火灾报警装置时效差、灵敏度低和功耗大的缺点。系统由检测单元、执行机构以及手机APP组成,多传感器组成的检测单元保证
针对传统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存在跟踪精度低和响应速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P&O的最大功率点追踪。该控制策略是在P&O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自适应变步长因子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对于传统蒸汽朗肯循环的广泛应用,S-CO2锅炉的热力计算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以某5 MW S-CO2实验锅炉布置方案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合理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提出的“学以成人”主题口号引起国内学界的广泛争论。原儒坚信超越性是人性中固有的成分,恢复这一认知,利于追寻终极关怀;原儒认为天道、人道、地道其性
透平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主要面临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针对1台4级轴流S-CO2透平进行气动设计,并对透平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