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表面铜掺杂微弧氧化层制备及海洋环境中的性能表征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因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生物医疗等各个领域,但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钛合金耐磨性差和生物污损等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本论文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铜掺杂的微弧氧化层,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显微硬度仪、模拟海水中的摩擦磨损试验和抗菌试验研究了铜掺杂对微弧氧化层成分、微观结构、显微硬度、抗磨损性能、耐蚀性和抗菌性的影响,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焦磷酸铜的加入使得微弧氧化层由浅灰逐步向深灰转变,表面孔隙减小,膜层致密性增强,摩擦系数波动减小,磨痕宽度变窄,粘着磨损程度明显降低,但耐蚀性下降。随焦磷酸铜浓度的增加,微弧氧化层的接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厚度增大,硬度减小。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容易在氧化层的孔隙处聚集,随焦磷酸铜的加入,氧化层表面的细菌附着数量明显减少,其中,10 g/L的焦磷酸铜的杀菌作用最为显著。(2)硫酸铜的加入可使微弧氧化层由黄灰色变为深蓝色,耐蚀性下降。随着硫酸铜浓度增加,微弧氧化层静态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摩擦系数波动减小,磨痕宽度变窄,粗糙度增加,但厚度并没有明显增大。当硫酸铜浓度为6 g/L时,氧化层最为均匀致密,微孔数量最少,孔径最小。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的加入使微弧氧化层表面的细菌附着数量明显减少,聚集状态减弱,抗菌性能增强,但加入6 g/L氧化亚铜微粒后,继续增加硫酸铜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无明显影响。(3)氧化亚铜加入使微弧氧化层由浅灰向黄棕色转变,耐蚀性下降,摩擦系数波动减小,磨痕宽度变窄。随着氧化亚铜浓度的增加,氧化层厚度增加,粗糙度先增加后下降,其中,氧化亚铜添加量为6 g/L时,氧化层表面最为致密,此时接触角最大,摩擦系数较小。抗菌试验表明,随氧化亚铜微粒浓度的增加,微弧氧化层表面的细菌附着数量减少,抗菌性逐渐改善。(4)铜的三种掺杂方式都使微弧氧化层的颜色向深色转变,同时均使微弧氧化层的致密性增强,厚度增加,耐蚀性下降。铜的自润滑效应使微弧氧化层磨损性能得到改善,摩擦系数波动减小,磨痕宽度变窄。掺杂铜后微弧氧化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SC)光源具有宽光谱、高亮度、高相干性等特征,在光谱学、生物医学成像、工业监测、度量学、光纤通信、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军事及其他基础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主振荡功率放大器(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集成,高光束质量及高转换效率的
船舶、舰艇等在水中航行的物体,航行时船尾会出现一段波浪,这个波浪是有层次的海水层,这种海水层被称之为船舶尾流。现实的现象表明,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因为螺旋桨的转动、波浪间的撞击、空气卷吸等而在船尾位置形成气泡带,其中包含了数量众多的气泡,这些气泡的大小都不一样,直径较大的气泡会因为海水的压力和气泡中气体扩散而迅速漂浮,最终破裂,直径较小的气泡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研究船舶尾流,依靠的就是对这些气泡大小
夜晚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受对向车辆强光照射会产生晕光现象,一时无法看清前方路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夜晚行车中的晕光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夜视红外图像不受晕光干扰和可见光图像具有丰富色彩信息的优点,通过研究异源图像融合抗晕光算法,达到彻底消除晕光、提高夜晚行车安全的目的。现有的图像融合抗晕光算法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图像增强算法在增强可见光图像暗处信息的同时,放大了图像中的晕
环境感知模块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非结构化路面形貌测量属于环境感知的一部分。编码结构光技术相较于其他三维测量手段,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精度高等优势,将其应用于无人车环境感知系统中,可以达到非结构化路面形貌测量的目的。该手段在有效规避道路行车风险的同时,对于无人驾驶在非结构化道路上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基于编码结构光测量技术实现了非结构化路面形貌测量。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
目前,工作于单波段的光电器件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现代仪器高速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随之兴起的多波段光电器件,具备较强的角分辨能力与能量收集能力,能够集多功能一体化,满足各波段的不同使用需求。本文主要从多波段高反膜的光谱性能、激光防护性能以及大口径薄膜的应力分布三方面入手,对多层膜体系的热应力进行建模与深入研究,继而开展三波段兼容多层膜的设计与制备工作,推进大口径基底上膜层的应力与损伤性能研究。借鉴双层
与不锈钢、钛合金等传统医用植入金属材料相比,镁及镁合金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比强度与人骨最为接近,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被认为是新型骨科植入材料。然而纯镁的标准电位较低(-2.36V),在含有侵蚀性离子(如Cl-)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快速腐蚀,形成大量氢气,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表面改性是目前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一种有效途径。Mg(OH)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活性,本文利用原位水热
稀疏孔径成像技术就是将多个小口径的望远镜按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来达到等效大口径望远镜的成像效果,是目前实现大口径遥感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稀疏孔径系统是它等效大孔径的部分填充,所以通光面积减小,导致图像的对比度降低,中低频率下降严重,为了获得像质较好的图像,图像的重建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稀疏孔径系统的图像重建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了稀疏孔径成像系统基本的成像原理,构建
SoC是一款在单一芯片上集成HPS(Hard Processor System)和FPGA的集成芯片,将其用作齿轮测量中心控制系统,可以承担计算机的部分功能。SoC控制系统内部的HPS处理器相当于一台具有控制能力的微型计算机,实现对底层硬件的控制。SoC控制系统利用HPS的强控制能力、SoC内部的高速AXI总线及精简高效的Linux操作系统提升了齿轮测量中心控制系统的独立处理和高速数据采集能力,为
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经过过冷云层区域,所以在飞机表面会出现结冰现象,给飞机的正常飞行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应用在飞机上的防/除冰方式主要有气热除冰、电热除冰以及机械振动除冰。但是这些方法不仅增加了飞机自身的重量,它还使飞机设计复杂化,并增加了制造成本,导致飞机无法满足现代新飞机的轻量级和高效燃油需求。本论文在材料表面功能改性技术的基础上,依据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结冰情况,得出设计防/除冰面需要的三个条件
光纤法布里珀罗腔传感器是伴随着光纤技术发展出现的新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的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矿产开采、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温度和压力测量方面。常规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只能实现对温度或压力的单一物理量测量。在高温环境下对压力测量会因为传感器存在压力-温度交叉灵敏度,导致压力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为实现高温环境下的压力值准确测量,本文采用具有复合腔结构的光纤法布里珀罗腔传感器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