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搜集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选址方式方法研究的文献和著作,尝试结合GIG技术寻找一条新的选址思路,以广东省南昆山七仙湖地区为例,由七仙湖湖面向外做500米缓冲得到研究区域。确定符合研究区域现实情况的坡度、坡向、安全、景观和交通这5个选址因子,并划定评价的标准,在已有地形图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多种空间分析模块对影响七仙湖地区旅游住宿设施选址的5个评价因子进行逐个定量化分析,重点是对有坡度、坡向优势的地块通过洪水淹没分析、景观分析、交通分析的叠加分析并建立选址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环湖地区地块建造旅游住宿设施适宜性进行筛选,得到38个适宜建筑的环湖地块,再通过DEM模拟地形对地块的景观层、不同楼层高度的水域空阔度和视野总面积、交通便利情况进行测算,并分别将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得到最优势的地块,即地块因子的适宜性评价结果有4个因子是第1等级的建筑地块是8号、50号、55号;最劣势地块,即地块因子的适宜性评价结果有4个因子是第5等级的建筑地块是40号;以及其他一些提高观察者的视觉高度,有利于增加景观因子的地块。本文以七仙湖环湖地区旅游住宿设施建筑选址为核心,在各个影响因子研究基础上,定义评价标准,开展利用GIS技术在山区旅游住宿设施选址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并阅读大量国内外选址的技术与方法文献,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分析了以往选址技术的问题和不足;(2)分析了旅游住宿设施选址的影响因子,并根据研究区域实际情况确立了影响研究区旅游住宿设施选址的因子及评价标准;(3)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解决选址评价因子中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以及安全分析等关键技术;(4)建立旅游住宿设施选址模型,并应用于七仙湖环湖地区的选址评价;(5)初步研究了如何对坡度不在适宜范围内的地块进行地形改造,使得其能与适宜的地块连成一片,达到规模化经营的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有关选址问题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但我国对生态建筑选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是有需要待研究的工作,特别是旅游景区旅游住宿设施的建筑选址。(2)文中提取了山区旅游住宿设施选址目前能进行指标衡量的坡度、坡向、景观、交通因子,这些因素互为作用,彼此影响和制约着。此外气候、植被和安全因子等对旅游住宿设施选址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化。(3)提出了评价指标归一化的概念,即从不同因子的不同分类标准,转换为“等级”的概念,并转换为“1-5”等级的矩阵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用图表分析的方法替换复杂的数字对比,在面对大量评价对象是能够快速的得到评价结果。(4)介绍并验证GIS技术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在选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景观分析的方法。(5)采用不同于传统方法的选址方法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选址因子需求和侧重,可以得到不同的区位选择结果,而且选址的结果可以不单一。(6)基于七仙湖景区的存档数据和实测数据,对影响七仙湖环湖地区旅游住宿设施建造的因子进行逐个分析并建立选址模型加以综合评价,最终获取了适宜性的评价结果。模型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GIS实现方法,是对旅游住宿设施建筑选址模型的应用,也是一次检验,从应用的结果看来,目前这个模型是可行的。(7)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地形的适当改造,有助于扩大可适宜建设用地的范围,并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8)地理学和景观学上坡度坡向和景观分析与风水学中一些理论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通过GIS技术或许可以将这些相似用数字加以量化和评判,进而找到一些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