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模型辅助构建系统研建 ——以广西高峰林场杉木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地质量评价对林木经营与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是科学造林以及后续经营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广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变动系数与标准差调整法、数量化方法、基于BP网络的潜在生长量法完成了3种模型构建。基于3种模型构建方法设计开发了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辅助构建系统。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标准差调整法与变动系数调整法构建适用于有林地的地位指数模型,该方法所构建的模型为参数化模型。模型构建过程中确定了Richards方程为杉木最佳生长方程,并依据变动系数变化率确定杉木基准年龄为20a。最后通过解析木数据对构建的两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变动系数调整法整体精度高于标准差调整法,均方根误差相比标准差调整法低了10%,且R~2更高。(2)为了兼顾宜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的情况,本文利用数量化方法I理论,以7种环境因子为输入变量,以地位指数为输出变量,构建了可用于宜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因子贡献度分析得到影响广西杉木立地质量的环境因子,按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坡向、坡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海拔。与前人研究对比发现,在多个地区杉木立地质量评价中,土层厚度均为贡献度最大的立地因子,因此在杉木造林经营中应重点关注。(3)为了构建广西杉木潜在生长量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进行建模,并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基于变动系数法的地位指数参数化模型,简化了建模过程。最后以密度指数作为可调节变量,迭代计算出了基准年龄下不同地位指数的断面积潜在生长量,并给出了最优密度。对比发现潜在生长量与地位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经过与现实生长量的对比得出研究区域生产潜力在36%~52%之间。(4)森林经营最基本的原则即为适地适树,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也存在一定的时空适应性。传统的立地质量评价系统通常是针对某地区中的某树种所开发,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设计实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辅助构建系统解决该问题。本系统将模型构建过程分节点进行抽象,开发了模型构建可视化界面,实现模型的半自动化构建,用户可利用系统中存储的模型构建方法构建适合自身的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允许用户对建模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
其他文献
我国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许多城市或地区从丰水地区引入外调水,外调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城市或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然而,由于来水具有不确定性,有可能出现外调水受水区和水源区同枯的情形,此时,在后期受水区将面临严重的缺水,由于严重缺水事件的破坏性大,因此,研究制定合理的供水方案来减小后期严重缺水事件的风险和减小缺水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采用对冲规则减
对作物产量进行分离是分析气象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步骤之一。以1985-2018年江苏省24个县(市)水稻统计产量为基础,分别采用3年滑动平均法,5年滑动平均法,五点二次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HP滤波法和年际增量法对作物产量进行分离。从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两方面比较各方法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将分离出的气象产量与典型年增减产记录对比,选出更能准确捕获气象因子导致产量变异的方法,利用气象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合理性
积分方程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自然科学与工程中的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求解紧线性积分算子的特征根问题,近年来,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已取得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文献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Galerkin法、配置法、Nystrom法、退化核法等.本文在Lp空间中讨论紧算子积分方程的特征值问题,给出离散的方法,用积分均值投影的方法来求解所得矩阵的特征值即为原方程近似特征值.证明了算法的合理性,并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为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增加创新投入,走创新发展道路。对于正处于初创期的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想要实现发展壮大,必须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各种创新战略都是由企业的高管团队制定的,而高管团队在进行创新决策时会受到其高管成员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心理结构的影响,这种心理结构与高管成
土壤呼吸是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过程,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细微变化会影响大气CO2浓度,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气候谈判立场中碳贸易评估的热点问题。高寒沼泽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草地类型之一,面积大约有0.49×10~5 km~2,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达19.8×10~2 Pg,在高寒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海拔冻土区的冻土分布格局逐渐
生态系统作为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的重要载体,其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同时还能提供诸多非物质性的生态服务。然而,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权衡城市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城市生态系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存在着多重不确定性,给生态系统规划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
当前,Python语言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云计算等领域使用广泛,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程序的复杂性增加,开发效率低下,程序质量难以保证。如何提高Python程序的开发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PAR方法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可靠性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形式化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软件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针对提高Python程序开发效率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PAR平台的APLA-
已有研究发现,辣味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味觉偏好。有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4的人每天都要食用辣椒。其中,中国的辣椒产量和消费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以往有关味觉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酸、甜、苦、咸、鲜几种味道,而辣味这一普遍的味觉经验对人类的社会决策,尤其是对公平领域的社会决策有什么样的影响?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辛辣食物的偏好和食用与攻击性有关。并且辣椒的疾病免疫功效在对含辣食物的偏好和食用中发挥着
中国古建筑优美且雅致,宁静而悠远,通过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雕琢更加凸显她的魅力。经历了不同朝代留下不同的印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展现不同的建筑特色,散发着不一样的美。而一个地方不会只有一种风格样式的建筑,细细研究可能会有很多被我们忽视的精彩。在江西,不同地区的建筑有不同的派系,赣北地区是徽派建筑,赣中地区是赣派建筑,赣南地区是客家围屋,若追本溯源,赣派建筑算是
目的: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对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的影响;2、分析职业性噪声与高温以及其他职业有害气体是否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并探讨噪声暴露时间、工作类型等与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的关系;3、揭示职业性噪声暴露和高温暴露增加心血管系统异常的高危人群,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人群心血管系统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中国安徽省某特大型化工企业作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