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李氏骨伤流派筋结病灶减压除痛针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FIPAUT8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和评价关中李氏骨伤流派筋结病灶减压除痛针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三维步态表现。方法: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足底筋膜炎患者为患者组,收集30例足部健康受试者为健康组,采集并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在三维步态相关指标上的异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组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冲击波治疗组,每组各30例。使用三维步态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患者组与健康组之间的差异;分别使用传统评价指标(VAS评分、最长行走时间)和三维步态评价指标对比针刺组与冲击波组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联合两种评价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1)患者组与健康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及BMI经统计学比较均无差异(P>0.05)。(2)患者组三维步态分析摆动相时间较健康组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组髋关节矢状面运动范围较健康组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首次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VAS评分及最长行走时间经统计学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4)首次治疗后与首次治疗前相比:针刺组和冲击波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最长行走时间均有所增加。末次治疗后与首次治疗前相比:针刺组和冲击波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最长行走时间均明显增加,针刺组最长行走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冲击波组最长行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5)首次治疗后与首次治疗前对比:针刺组踝关节矢状面运动范围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冲击波组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摆动相时间、单步长、跨步长增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治疗后与首次治疗前对比:针刺组膝关节矢状面运动范围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冲击波组单步时间、跨步时间、站立相时间、摆动相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步长、跨步长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即时疗效方面,针刺组与冲击波组两组在站立比、双支撑比、摆动比互有优势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整体疗效方面,针刺组与冲击波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特征表现为行走模式由正常步态转变为避痛步态,时间参数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支撑相时间、摆动相时间、双支撑时变小,空间参数单步长、跨步长距离缩短,运动学参数上各关节矢状面运动范围变小。(2)通过此次研究,两组治疗方案治疗足底筋膜炎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都能够减缓患者足跟疼痛的症状,延长行走时间,且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本研究证明关中李氏骨伤流派筋结病灶减压除痛针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与目前指南推荐的冲击波疗效相当,且对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改善疗效突出,操作易于复制,更加具有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研究。(3)证实了关中李氏骨伤流派筋结病灶减压除痛理论的正确性。(4)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可以量化行走模式发生的变化,可以作为今后足底筋膜炎及各种下肢运动障碍疾病疗效评价的推荐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病程长,可迁延至成年。特应性皮炎除引发皮肤炎症外,其引起的慢性瘙痒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令患者有诸多顾虑;对于特应性皮炎引起的慢性瘙痒,传统的抗组胺疗
目的:系统研究滋阴毓宫方合助阳暖宫方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确切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阴式B超检测结果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的变化,探讨其是否能够逆转卵巢储备功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将150例肾虚型PO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滋阴毓
目的通过信号通路PCR芯片技术,研究肾阳虚证大鼠线粒体功能,探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途径在肾阳虚证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右归丸干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ELISA法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透镜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使用ATP含量测定试剂盒进行线粒体ATP含量测定;分离大鼠肾皮质,运用DCFH-DA细胞ROS检测试剂盒进行细胞内活性氧的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以红色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冠心病尤其大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都表现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炎性因子升高等特征,内皮功能紊乱已成为预测该类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来治疗冠脉狭窄性心血管疾病的支架系统虽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仍存在诸多弊端。生物3D打印(Bio-3D printing,3DP)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将其应用于医疗行业已是大势所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
目的明确5-脂氧合酶(5-LOX)/白三烯B4(LTB4)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病理机制;阐明黄芩苷(BC)、栀子苷(GP)及其配伍(BC/GP,7:3)抑制5-LOX/LTB4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使用脂多糖(LPS)体外刺激BV2小胶质细胞建立M1型小胶质细胞模型,探究BC、GP和BC/GP(7:3)通过5-LOX/LTB4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M1/
学位
背景与目的:血栓性疾病是由于血液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形成凝块导致血流中断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后胞质脱落形成的无核细胞,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同时在炎症、血管生成等病生过程中也是关键一员。活血胶囊(Huoxue Jiaonang,HXJN)系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虚弱、瘀
目的:1.探讨肺癌骨转移中医证素特征;2.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中医证型与面部红外热成像图的相关性,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探讨肺癌骨转移区域与红外热像图的相关性,为红外热成像技术早期提示骨转移部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21例,根据《中医病机辨识表》问卷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等情况,
目的:旨在研究熊果酸(UA)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一)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筛选癌痛消的主要有效成分,并分析出癌痛消主要有效成分可能作用于肝细胞肝癌的核心靶基因及富集的主要通路,最终得出癌痛消主要有效成分发挥抑制肝细胞肝癌作用的可能通路。(二)采用肝癌Bel-7402细胞进行培养,并分为对照组(不加药物)和实验组(15μM-30μM熊果酸),通过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熊果酸对肝癌Bel-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基于柔肝健脾法运用柔筋健脾止颤汤论治肝强脾弱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VP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按标准纳入72例肝强脾弱型V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分别予以原发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柔筋健脾止颤汤中药汤剂及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