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然山水画秀逸风格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超然是民国时期海派山水画家中的代表性大家,他山水、人物、花鸟三科兼善,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在海上画坛享有“三吴一冯”和“海上四家”的美誉。冯超然坚守文人画传统,山水画师法历代名家,而自立新面貌,最终形成清秀飘逸的典型个人风格。根据对冯超然不同时期山水画创作历程的研究,其秀逸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受他生活的环境与交游的影响,其次是对前人秀逸画风的师承,最后归因于自身对疏淡雅逸的美学追求,从而形成了其山水画的秀逸风格。根据对冯超然山水画作品的分析,其秀逸风格表现在构图上主要以清旷秀雅的平远法为主;笔墨表现则是松秀而雅致;设色呈现清秀、明丽的总体艺术特征。本文将从冯超然山水画艺术风格的成因,外在表现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其秀逸风格山水画进行详尽的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冯超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山水画的风格三方面进行概述。第二章从生活环境的变迁,绘画师承以及艺术宗旨三方面分析其秀逸风格山水画形成的原因。第三章分析冯超然山水画在构图,笔墨以及设色上的艺术特征,阐述其秀逸风格山水画的外在表现。第四章阐述冯超然秀逸山水画的影响及局限性。
其他文献
“寒林”作为中国山水画特殊的绘画题材,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意蕴,传达荒寒与古雅的意境。北宋时期“寒林”题材山水画是以荒寒的趣味和行旅生活为典范,是文人审美趣味的体现。而南宋时期“寒林”题材的山水画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淡泊宁静的审美意境。“寒林”题材山水画容易营造出荒寒与古雅的意境,“荒寒”是一种孤独的、冷寂的、苍茫辽阔,甚至还带有悲壮色彩的心灵感受。而“寒林”题材山水画一直备受文人画家的青睐,主要原因
文化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基层政府是上级文化扶贫政策的实施主体,影响着文化扶贫的最终效能。因此研究基层政府在文化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解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基层政府,在我国主要是指县和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它们是上级文化扶贫意志的最终执行者,也关系着我国文化扶贫工作的最终成效。研究发现,县政府与乡镇政府间对于乡村实际情
自农村体制、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的经营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现代农业不断以组织化的形式发展、进步。目前,我国农业组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关系,其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一书主要以“实现农民实质性的劳动自由”主线,介绍了农业生产组织的变迁以及实现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所做出的政策努力。例如,土地均分承包制度的建立、市场化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课程资源之一的时政资源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时政资源具有时效性、丰富性、真实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之相对应的是,现存的教材资源难以支撑课堂教学。因此,教师经常选择合适的时政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采
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始终重视法治意识培养工作。在新版高中政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对加强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首先分析相关理论,对相关概念(包括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进行界定,理清其核心内容和特殊表征。二是进行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解读,寻找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以此为依据进行法治意识培养。三是吸收学界有关理论基础,为
在产业创新发展和新技术革新的大趋势下,区块链技术的作用日渐凸显,成为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必争之地。随之带来的是以区块链为主题的科研文献数量急剧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对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研发中。然而,区块链研究属于新兴领域,具有发展迅速、研究范围宽泛等特点,相关研究领域纷繁复杂,为科研人员从整体上审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追踪领域概念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所以理清区块链的领域体系,把握相关研究脉络对于
画家的艺术创作与时代密不可分,时代的发展不仅影响画家创作的主题,也影响着画家的艺术思维结构、情感表达和绘画语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变化也同样影响着当代工笔人物画,尤其是以当代都市女性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画家对绘画语言、绘画材质、表现方式及表现对象的选择受时代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些变化从新世纪以来举办的几届全国美展入选获奖作品可以清
用市场化的方式“改造小农”,将传统小农转变为市场化小农、现代小农,是当代中国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关键,以提升广大农民实现“实质性自由”的“可行能力”。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小农传统的农业大国。数千年盛衰兴亡周期循环的史实表明,小农兴则国家兴,小农衰则国家衰,千千万万小农共同构筑了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国小农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山东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推行“一次办好”改革,即“一次办结、群众满意”,这次改革主要突出结果导向,以为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根本遵循,以“办完”、“办好”为目的,倒逼政府各级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次办好”改革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省于2018年6月提出“一次办好”
宋代山水画在形式语言与绘画技法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神追求,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而米芾开创的米氏云山在宋代山水画坛一枝独秀,极具风格化特征。后世许多学米画家,仅仅学米画的形式,往往陷于程式化的窠臼,多流于随意,难成大器,而元代高克恭学习米画成就斐然,于米氏云山之后另辟新径,既能沿承米氏云山的笔墨精髓,表现出江南自然风貌的氤氲气象,同时又兼收董巨、李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