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不救的立法问题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媒体不断披露见危不救、见死不救的事件越来越多,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传统伦理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后果。特别是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一时之间让见危不救成为了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与伦理道德深层次关系以及“见危不救是否应该入刑”等问题的思考,笔者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见危不救的涵义和简要介绍了见危不救的中外立法及其发展现状,指出见危不救行为应当被限定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来界定,并提出了本文的第一个问题——在比较法的视野下,我们是否应该效仿这些西方国家的做法,或者参照中国古代立法将见危不救纳入我国法律。然后笔者以“小悦悦事件”为例,对该事件折射出的社会以及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间,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熟人社会所遵循的道德规范难以适应陌生人社会,而规范陌生人之间的市场秩序和道德还没完全形成,导致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倒退,所以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见危不救竟成为了常态。笔者重点在此角度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立法的可能性和立法的必要性两个大方面得出了见危不救行为应该施以法律矫治的观点。接下来,笔者分析论证了究竟是否应该在刑法典中增设“见危不救罪”这个问题。笔者先总结了目前学界支持见危不救犯罪化的理由,然后再从社会危害性、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对行为人行为选择的风险评判、刑法的谦抑性、预期效果等方面一一否定了对见危不救犯罪化持赞同态度的观点,进一步论述说明了在没有有效利用民事、经济和行政等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对见危不救行为进行调控之前,设立“见危不救罪”是不合理也是不合适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对见危不救行为的整治措施,一方面是适用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对其的直接规制,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保护来促进见危不救转为“见危而救”。并且笔者还提倡国家应该同时加强法律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理论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通过这种标本兼治的做法,才能真正杜绝见危不救行为的发生,弘善抑恶,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成人在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正>近日来,宝宝的肚子总是状况连连,又是拉肚子,又是恶心想吐,搞得妈妈忧心忡忡,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也不能这样没完没了。每次路过药店,妈妈都忍不住要进去看看。这一次,
<正> 美国幼儿教育研究的范围极为广阔,从幼儿教育到胎教,从幼儿心理到幼儿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到家庭教育,从普通儿童教育到特殊儿童教育,从幼儿的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等方面
随着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截止2011年底大陆农村人口仍高达65656万,占总人口的48.73%。同时,据“我国农村老龄问
一个人的学习外国语言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最好的体现就是英语写作,但目前的状况却并不容乐观。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数十年,发现很多高中生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英语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日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乡土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与学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精华之所在,人的大脑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处于十分清醒的状态,思维也十分敏捷,思路特别清晰。这时,人的
能力本位教育是现代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教育存在很多差异性,虽然能力本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其简单、易学的教学特点广受我国教育工
组工干部作为换届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要带头模范遵守政治规矩和换届工作纪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强健筋骨,不忘勇担重责之初心。一要补精神之“钙”。深入学习习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总结救治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急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