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理论主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论治依据,目前对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尚不够等。因此,较为全面地收集、整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文献,挖掘与探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理论与临床价值。本文基于医家、医著、医学流派及现代文献资料,以病因病机理论形成与发展为主线,搜集、整理、分析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检索法和查阅专著法对本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广泛地搜集;2.对所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进行归纳、分析,使之条理明晰;3.总结、分析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脉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通过沿时间轴对医家医著的纵向梳理,归纳历代医家医著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贡献如下:⑴春秋以前是中医病因病机的萌芽时期,如有巢时代即能识因避害;⑵先秦两汉是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时期,如《内经》的“病机十九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的病机研究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形成了外感内伤杂病的病机体系,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为后世陈言三因学说奠定基础;⑶两晋隋唐是病因病机理论的丰富与充实期,比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乖戾之气”,对传染病的病因认识有创新,首创用经络阐释病机;⑷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发展与完善期,如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完善了三因病说,金元四大家以“火热论”、“相火论”、“脾胃学说”和“主邪论”等不同观点丰富和充实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⑸明清时期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提高,如温病病因病机理论,基于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的病机理论;⑹近现代中医病因病机有了新的发展,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与实证医学发展提出一些新理论,如对现代传染病潜在生物标志物与中医病机机制研究,又如利用循证医学对中医的“证”进行研究或者对病证病机进行研究。2.各医学流派的横向梳理,总结出以医学流派为单位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成就。主要是医家七派: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七大医学流派。⑴医经学派对《黄帝内经》校勘注疏、分类探索及专项阐发。比如①张仲景在《内经》热病的基础上论述了伤寒病,创立六经辨证,阐述六经病机,提出初步的三因说;②华佗《中藏经》结合《内经》系统阐述了脏腑病机理论;③隋杨上善病机上主张心亦受邪,并将病因分为内邪和外邪;④明张景岳病机上主张阳气不足(上中下三焦阳气虚损和五脏阳气虚损)。⑵经方学派包括经验方学派和经论方学派两个分支,后者对《伤寒论》病因病机,理论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促进了伤寒学派的形成。⑶河间学派以火热立论擅用寒凉药物,创造性地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的病因病机理论。⑷易水学派研究脏腑虚损病机,主张命门虚损、脾胃受损,本气自虚等观点。⑸伤寒学派对六经辨证中病机相关理论做了深入的阐发:①唐孙思邀提出区分瘟疫与伤寒及瘟疫与一般热病;②明方有执等错简重订派主张风伤卫、寒伤营,③风寒两伤营卫。⑹温病学派系统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规律,如其代表人物①明确提出疫病的致病因素:“戾气”(吴又可)或称“毒邪”(刘松峰)、“运气之变”(余师愚),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经内腑或外经而传变。②叶天士提出温病病因是温邪,其传变途径是温邪先犯肺,再逆传心包;③薛雪认为温病病因是湿热,太阴脾虚内有湿聚,更易招致外湿;④温病学派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指出温病病机传变是按照卫、气、营、血四个层次或上焦、中焦、下焦三个层次来传变的。⑺张锡纯为代表的汇通学派主张以中医病因病机为主体中西汇通,如张锡纯认为中医阴阳失调发病说与西医免疫功能失衡致发病相近,西医之心衰与中医之肾不纳气相关,西医之脑缺血缺氧与中医之四肢痿废不用相关。通过对影响病因病机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挖掘,探讨了影响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影响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诸多因素中,气候、生活方式和体质三个因素对当代中医病因病机有较大的影响。⑴气候寒温变化与中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寒冷期易生伤寒,温暖期易致温病;⑵生活方式因素与中医病因病机密切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病因上以饮食劳逸、七情为主,兼有痰饮和瘀血,在病机上内伤杂病为主,主要表现为虚证、寒证、湿证、瘀证;⑶体质的倾向性和易感性是形成病因的基础和发病的关键,体质还能影响病机的形成与发展,疾病的转归。结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及同疾病不断地斗争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春秋以前是中医病因病机的萌芽时期,先秦两汉奠定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基本框架,两晋隋唐是病因病机理论得到充实和发展,宋金元时期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提高,近现代中医病因病机也有了一些创新性发展。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七大医学流派,作为流派群体,对中医病因病机形成与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流派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影响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发展的因素有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哲学、宗教、地域、战争、物候、气象、生活方式、体质等若干方面,其中气象候、生活方式、体质三方面与当代气象医学、体质医学和社会医学发展相适应,不仅一直以来影响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形成与发展,而且也影响当今生物医学和整个中医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