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拉力”和农村“推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产生了“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外出不是盲目的,是多方考量的结果。为了保证家庭利益最大化,他们进入城市从事非农职业。面对与农村相比差异较大的城市环境,出现文化冲击、适应、调整问题。为了实现迁移目标,在城市站稳脚跟,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主动适应城市生活。在适应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存、社会交往、身份认同、社会融入等问题。本文运用文化变迁、文化适应理论,对呼和浩特市后八里庄村外来农民工生计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后八里庄外来农民工在呼和浩特市生活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是生计问题。这些外来农民工由于自身因素、传统文化、社会条件的制约,只能从事工作缺乏稳定性、工资水平低的体力劳动,收入也比较低。面对高消费的城市生活,农民工只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但由于收支相抵,没有多少剩余,他们的生活仍处于贫困的边缘。就此,本研究从所调查、研究对象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希望可以为解决农民工生计适应问题尽绵薄之力。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绪论,正文,结语。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关于城市化与城市农民工现象、城市农民工生活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有关进城农民工经济来源、务工状况的文献回顾与讨论,以及运用的理论工具、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田野工作过程。第一章,介绍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与呼和浩特市后八里庄及外来人口状况。包括呼和浩特市地理、历史、人口概况;在城市化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外来农民工的总体状况;呼和浩特市城西南的城中村后八里庄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变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后八里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变化;后八里庄外来农民工人口、居住、务工等基本状况。第二章,主要描述后八里庄外来农民工生计适应状况及困境。首先是关于生计适应状况的描述,包括务工途径及种类,收入来源及水平,消费、“存钱”和“节省”。其次是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流动性强、强度大、环境差、安全无保障;就业途径狭窄及就业歧视;难以实现向上流动,发展空间小。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收入不稳定且收入低;工资增度缓慢。消费方面的收支相抵、无结余等。第三章,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后八里庄外来农民工生计适应问题致因。首先是个人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的限制、劳动技能的缺乏;自身的身体素质、年龄;经济实力;关系网络、语言等;其次是传统文化,包括安于现状、竞争意识薄弱;作息和工作时间习惯;亲近熟人,很少扩大朋友圈等。最后是社会条件,包括户籍制度影响子女入学及医保报销比例;就业市场的不完善,没有正规择业途径和招聘传播渠道;工资水平与物价;互联网发展速度与农民工的利用能力等。在总结中,本研究指出,外来农民工生计方式发生了变迁,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民工的适应速度,他们的生计仍面临困境。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对策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政策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其次用人单位应该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节假日加班要提供加班费,给农民工上保险等;再次设立专门的外来农民工就业服务市场,发布招聘信息,为农民工做培训等;最后是农民工自身应该学习劳动技能,多接触互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