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塬不同黄土地层的微结构特征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作为一种特殊的介质,以其强烈的结构性、水敏性和地震易损性而闻名,其中水敏性和地震易损性又往往源于其结构性,是结构性的次生特性表现。黄土在天然的湿度下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因其复杂的物理特性使其在浸水后骨架结构迅速发生改变和破坏,从而引发黄土湿陷、黄土液化和地基沉降等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存在着重大威胁,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对黄土的特殊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黄土作为一种颗粒材料,黄土的宏观灾变力学表现受控于其内部结构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孔隙、颗粒和骨架组成的特殊结构,以及基于此的颗粒接触体系和力链结构。因此,研究黄土的微结构变化对评价黄土的工程特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陕西省白鹿塬地区不同黄土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野外勘察、原位试验、微结构试验及图像重构等方法对黄土颗粒、孔隙及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该区黄土灾变力学理论的研究和黄土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成果归纳如下:(1)研究了白鹿塬不同黄土地层的三维微结构特征,确定了白鹿塬地区黄土颗粒指标(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分布、颗粒球度分布、颗粒定向性)、孔隙指标(孔隙及孔喉)、结构指标(颗粒接触方式、骨架颗粒排列方式及微结构类型)的定量化特征。(2)黄土中颗粒三维形态主要分为板状颗粒、长条状颗粒、多棱角状颗粒、次球状颗粒及棱状颗粒五大类,按球度大小分为长条状及片状(0-0.1)、次长条状及次片状(0-0.3)、多棱角状(0.3-0.7)、次球状(0.7-0.9)及球状(0.9-1),三维定量分析表明各个地层中多棱角状颗粒最多,介于71.3%-94.7%之间,次球状颗粒含量次之,含量范围在4%-22.7%之间。(3)由颗粒定向分布特征分析可知,白鹿塬地区S1、L2、S2、L3、L5、L6、S7、L9及S9九个地层大部分颗粒长轴与Z轴夹角介介于70°-90°之间,即呈近水平分布,更易构成相互支撑的镶嵌结构;L1、S3、L4、S5、S10及L11六个地层大部分颗粒长轴与Z轴夹角<40°,即呈近垂直或倾斜分布,这些地层更易形成富含孔隙的亚稳态架空结构。(4)基于所建白鹿塬地区不同黄土地层孔隙三维微结构模型提取出孔隙和孔隙体积均呈偏态分布,分布参数随埋深的增加均逐渐减小,说明孔隙类型随埋深的变化表现为: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较小的孔隙数量逐渐增加,孔隙集团化程度降低,分布密度增大,孔隙的形态更加复杂。通过将孔喉总面积和相应地层渗透系数进行对比,发现孔隙三维微结构模型在以大、中孔隙为主的黄土样品中更加适用。白鹿塬地区黄土颗粒之间的接触方式包括点-点,点-线,面-面,点-面以及胶结接触,骨架排列以架空排列和镶嵌排列为主。按连结方式将白鹿塬地区微结构类型分为蜂窝结构和絮凝结构。
其他文献
&#39;我是个个性极强的人,也可以说是结合传统和现代为一体的人,自认有胆略、够开放,因此养成了不轻易服输的习惯。&#39;2009年6月,普米族创客杨标群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了上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超大型框架结构下穿10股既有铁路的斜交过程中多种方法的框架结构顶进设计,对框架结构主体、铁路线路加固、工作坑设计、框架结构顶进设计及相关附属结构的
通过近8年苹果老果园改造,总结昭通苹果主产乡镇老果园改造经验和方法,制定了绿色食品——昭通苹果生产老果园改造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加强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
<正>1迁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1.1板栗品质优良,栽培品种丰富迁西独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迁西板栗具有其它板栗无法比拟的优良品质,板栗色泽鲜艳、糯性强、涩皮易剥、甘甜芳香、
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退出机制是确保农村特岗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特岗教师退出机制存在退出管理主体模糊、退出方式单一、退出程序欠规范等问题。因此,完善
<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饮用牛奶、豆奶和豆浆这三种饮品。这三种饮品的营养价值都很高,但营养成分却各有不同。那么,牛奶、豆奶和豆浆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何区别呢?
柳永作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艳词。他的艳词主要描写了歌妓这个群体对真诚爱情的执着追求,表达了她们的相思之苦;同时也写了她们对正常生活的渴盼,写了她们
如今,很多女性都热衷于减肥。不少女性采用运动、节食、吃减肥药等方法,成功地减掉了肥肉,但也有很多肥胖女性用尽方法也没有效果。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变得肥胖的原因也
余华的《活着》和许春樵《男人立正》两篇都描写了小人物苦难的底层生活,本文通过比较来探讨同样苦难的生存状态下,不同的作品主人公对待苦难的两种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升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