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演变的分期研究——以简帛文字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隶书演变过程的研究,过去有人仅以碑铭为依据。而因所据材料数量少,且多集中于隶书演变的后期,所以结论往往有出入。如碑刻之八分要到东汉中后期才形成,而简牍之八分则早在西汉晚期即已存在。因简帛横跨隶书演变的始末,完整的保留了隶书的原貌,能真实反映隶书演变的实况。所以,本文在研究隶书演变的分期进行研究时,以简帛材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同期的碑刻加以对比分析。  在隶书演变研究的上限问题上,学界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将秦简《青川木牍》上的文字认定为早期隶书,并以此为隶书演变研究的上限。然秦简文字既已为隶书,则隶书的产生当早于此。那么,隶书的萌芽形成过程也应纳入到演变的研究当中,而这是目前比较忽视的。对隶书的萌芽过程即隶变的发生,虽然相关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多将其视为独立的课题,并未纳入到隶书演变的过程中。而本文则首次将隶变的发生纳入到隶书演变的第一阶段,即隶书的萌芽期。通过对比分析《侯马盟书》等春秋晚期的墨迹文字,将隶变的发生时限上溯到春秋晚期,并认定六国文字也参与了隶变,共同为隶书的形成和隶书字形的来源提供了前提保障。以此为隶书演变的第一阶段。  对已然形成的隶书演变过程的分期上,传统的主流方式是划分为古隶和八分两个阶段。这种分期法大致反映了隶书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规律,但是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忽视了古隶与八分之间的过渡。笔者借助理论研究的成果,得出八分的显著特征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施以波挑笔法的装饰。此隶书既非八分,按传统分期法则古隶。然据简帛材料的对比分析可知,施以波挑的古隶与八分存在明显区别。证知古隶与八分之间尚存在一个过渡衔接阶段。这个阶段发生于西汉晚期,因之称其为汉隶,汉隶之前仍为古隶,汉隶之后乃为八分。这是本文对隶书演变分期的一个创新之处。  本文对隶书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期,首先借助理论研究的成果,得出隶书各阶段的特征,并大致遵从由不成熟之古隶到成熟之八分的发展脉络。再通过对比简帛上具体的隶书形象,分析其中的差异,在古隶与八分之间又析出一个过渡衔接阶段,即本文所述之汉隶。同时,根据文献对隶书异名称谓的记载,并参照简帛文字,辨识出各称谓所对应之具体的隶书形象及相互之间的差别。有别于传统研究一概将各异名统归为抽象之隶书概念。
其他文献
通过实验室加速腐蚀方式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酸雨腐蚀对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影响,得到在酸雨腐蚀条件下混凝土裂尖的劣化样貌以及断裂韧度的劣化情况。在模拟酸环境下,腐蚀深度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长期过渡的初始阶段,人文主义者在这一时期对宗教既爱且恨,表现出理性与信仰相交织的矛盾思想,这集中反映了这一时代的过渡性特征.面对
唐宣宗是唐朝后期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而大中朝也是唐朝政治较为清明的一个时代。宣宗为了挽救唐朝的衰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政治
人物简介:郑碎孟,浙江温州人,1966年出生,现为中国青年书法研究会研究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中医学发展到宋朝更加成熟,太医署、翰林医官等职责分属及分科更加精细,这也促进了医学教育的成熟,妇产科更是单独成科,较之前有了极大地发展。  宋代妇产科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女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对18个T形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外加强环板式节点采用有限元与正交试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节点的裂缝发展经历初裂、通裂、极限、破坏四个过程;牛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短肢钢管束组合墙由U型钢及混凝土组成,肢长较短,介于钢管束组合柱与剪力墙之间。对此种新型短肢钢管束组合墙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短肢钢管束组合墙的有限元模型,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