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煤矸石山深部温度场分布规律及热源反演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开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炭需求量日益增加,伴随着煤炭开采过程会产生固体废弃物—煤矸石。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山极易发生自燃,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矿区环境产生污染,甚至频发矸石山坍塌、滑坡、爆炸等事故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内一些自燃煤矸石山的治理实践案例中,常出现治理效果不佳或复燃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对煤矸石山自燃状况不清楚,特别是对深部燃烧的分布特征不清楚,即使配备比较全面、科学的治理措施,也往往会因无法确切了解自燃矸石山的燃烧状况和深部火源分布情况,使得治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功亏一篑。因此,对具有自燃倾向的煤矸石山,需要开展深部温度分布规律以及深部热源定位的研究,为掌握煤矸石山深部燃烧状况和热源分布状况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掌握的热源分布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有自燃隐患的煤矸石山进行早期预警和治理,达到彻底控制煤矸石山自燃的目的。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热物理学、传热传质学、土壤学、测绘学、固体热传导理论等相关知识,开展了野外模拟实验,主要针对煤矸石山内部处于“自我加热”阶段,设计了煤矸石山有源温度场实验,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揭示了深部温度场温度分布规律,讨论了不同深度温度影响区域划分问题,提出深部有源温度场温度分层模型,即表层、交界层、里层;通过对深部温度分布规律的分析,分别探索了热源强度与最大影响范围、最远传播距离的函数关系;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非稳态导热”情况下热源温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模型,提出“稳态导热”情况下热源温度和深度反演模型;针对煤矸石山深部高温热源引起表面温度热异常的情况,提出一套基于热红外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联合构建表面温度场的理论与方法,有如下认识。(1)以煤矸石山自燃的内部客观条件相似原则为基础,设计了煤矸石山有源温度场野外模拟实验,基于实测的温度数据,揭示了煤矸石山深部水平方向温度分布规律,规律如下:①在不同热源强度条件下,每个水平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源影响区域范围逐渐增大,影响区域的温度也在逐渐增加,当热源温度稳定一定时间段后,热源的影响区域即受影响区域的温度基本趋于稳定;②竖直方向距热源中心0-0.6m水平层,热源的影响半径约为0.3m,影响半径以内的区域温度升高较明显,影响半径以外的区域温度在15-25℃左右浮动。这说明煤矸石的导热性能较差,在利用温度探头对热源定位时,要合理放置温度探头才能实现对热源位置的精确定位,同时,随着距热源距离的增加,各个水平层温度逐渐降低,热传导在逐渐减弱;③研究发现:位于热源正上方0.1m水平面的测点比位于热源水平面的测点温升幅度更大,温升速度更快,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矸石山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形成不均匀的空气密度场,这空气密度场产生浮升力,形成内部空隙间的对流换热,由于内部空隙较小,表现为热弥散效应,引起热量的平均化,强化正上方的传热过程,导致温度较高,因此,竖直方向上的对流及其带来的热弥散效应要强于水平方向;④定量化揭示了热源强度、水平层高度与温升速率三者间的多项式函数关系,根据三者的函数关系反演温升速率,最大误差为0.86,最小误差为0.00;⑤对温度损失率变化规律分析有:温度损失率在深度0-0.2m迅速下降,随着深度的增加0.2-0.6m,温度损失率又逐渐上升,其中在深度0.2m时最低,可以看出水平层为0.2m的热弥散效应最明显、最强烈。(2)揭示了煤矸石山深部竖直方向温度分布规律①针对热源正上方各个测点温度变化分析发现:距热源0-0.6m范围内,温升较大,温度受热源影响较大;距热源0.6-1m范围内,热源对该范围内的温度影响逐渐开始减弱;距热源1-1.5m范围内,温度受热源的影响急剧减弱,外界环境温度开始逐渐影响该区域,特别是在热源放热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这反应了煤矸石山内部处于氧化放热初期时,热源较隐蔽,探测难度较大,只能通过合理布设加密测点的位置,实时监控各个测点的温升变化情况来判定是否存在高温热源点;在1.5-1.8m范围内,温度随外界环境温度呈日规律性变化,因此,如果利用浅层或表面测点的温度进行深部温度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内部、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或避开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深度范围,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煤矸石山深部有源温度场温度分层模型,由表及里依次分为:表层、交界层、里层,表层指距矸石山表面0-0.3m范围,该区域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②根据对比热源正上方以及距热源0.2m两条竖直轴线上各个测点的温度分布规律发现:在竖直方向上距热源0.2m处的热弥散效应最明显;距热源0.2m竖直轴线上的测点温度比热源正上方的测点温度低两倍左右,因此,在利用注浆灭火法对自燃火源治理时,要提前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深部火源位置预判,通过竖直方向向下打孔才能有效的对火源温度进行探测以及对火源位置的精确定位;③分析温度损失率变化规律可得:煤矸石山内部处于“自我加热”阶段时,点热源的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需要点热源的热量进行大量的聚集、积累,点连成片,形成区域,当该区域集聚的温度达到燃点时,引发自燃,因此,可以推断在煤矸石山内部最先引发自燃的应该是一个小区域,而不仅仅是一个点。(3)定量分析热源强度与最大影响范围、最远传播距离的关系研究发现:热源强度分别与最大影响范围、最远传播距离呈幂函数关系:f(x)=-296.7x-1.072+2.089, fO) = 2.05*10-6x2.274+0.6506,根据定量化关系可预测不同热源强度下的最大影响范围以及最远传播距离,为后续火源的探测和定位奠定基础。(4)构建深部温度场反演模型①针对矸石山内部处于“非稳态导热”情况下,提出热源温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模型:T = a·eb(x-d) + c,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矸石山深部潜在热源点的最小深度以及预测不同深度处的热源温度;②针对矸石山内部处于“稳态导热”情况下,基于热传导理论,提出热源深度反演模型,研究表明:热源深度模型反演的深度最大误差为0.087m,最小误差为 0.06m;③针对矸石山内部处于“稳态导热”情况下,提出热源温度反演模型,将热源温度反演分为三个步骤,先利用热源深度反演模型反演深度,再利用地表能量热平衡方程反演上交界层温度Td,再将深度及上交界层的温度作为初始值,基于提出的热源温度与深度指数增长关系函数T=Td·b.a·(Rd)+c,反演热源温度,最后利用实测的温度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和精度,研究发现:模型反演的最大误差为6.82℃,最大相对误差为2.62%。(5)提出自燃煤矸石山表面温度场构建的原理与方法①对表层温度分布分析发现:煤矸石山表面温度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随着距矸石山表面距离的增加,温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弱。本研究针对深部热源温度引起表面热异常的煤矸石山情况,基于热红外技术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提出一套两者联合构建煤矸石山表面温度场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定位表面热异常区域对深部燃烧情况作出合理的预判和解译,再结合深部温度场反演模型对热源分布状况和位置进行定位,研究表明:构建的表面温度场的空间坐标最大点位中误差为0.014m,最小点位中误差为0.005m;②提出基于表面温度推演深部温度的概念模型:首先根据构建的煤矸石山表面温度场判定热异常区域,再利用地表能量热平衡方程通过表面温度反演上交界层温度,最后利用深部温度场反演模型反演热源温度和深度,能够有效的定位热源,掌握深部热源燃烧情况。煤矸石山自燃的治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深部燃烧情况的掌握以及火源定位技术是极为重要的,本研究为探索煤矸石山深部温度分布规律提供一个探索性的认识,同时为构建深部温度场反演模型奠定基础,由于煤矸石山内部燃烧情况极其复杂以及受实验条件的制约,很多认识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应对不同的热源燃烧状态以及不同的分布位置进行深入研究,为自燃煤矸石山火源定位技术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
其他文献
1 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浸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2)指导部分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测
期刊
对上海港客运的几点思考汤建义上海港位于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的中点,亦是长江航运的起讫点。它既是上海市水陆交通的枢纽,又是上海港海江河联运的中转地。历史上正是由于具备得天独
<正> 宋元时期,宁波水利网络的系统已经十分明晰,地方志及私人文集多有细致的描述。以鄞县为中心,慈溪、奉化、镇海、象山为环围的农业经济区随之崛起,已为朝廷所重视。这些
期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己经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国际语言。在各种国际活动中,英语己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我国从2001
摘要:针对传热学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实践教学平台、网络多媒体应用及半开卷考试的三位立体的“三结合”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热工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传热学;三结合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94-02  一、传热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热学是我校
为了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雨课堂”与之相结合。文章首先介绍了“雨课堂”的“混合式”特点及其应用优势,其次分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F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特殊类型IMFT的临床病理和超微结构并进行免疫组化CK、SMA、结蛋白、CD31、CD34、S-10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AFC系统中的进、出站检票机的组成原理、应用软件构架设计及其软件组件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