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狼毒茎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虫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香狼毒,是瑞香科狼毒属植物,具有止痛和杀虫功用。近年来,对瑞香狼毒的研究很多,但主要致力于根部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对于狼毒地上部分的研究很少。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在前人钻研的基础上,以瑞香狼毒的茎叶为研究目标,对其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以及抗虫研究,优化了提取工艺;研究了茎叶和根的粗提物及各分离相的抗虫效果;并对茎叶乙酸乙酯相与阿维菌素进行混配测定其抗油菜蚜虫活性。为更深一步了解与利用瑞香狼毒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主要致力于植物源提取物对油菜蚜虫的抗虫活性研究,以期能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蔬菜害虫的合理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本实验采用单因变量法和正交实验对瑞香狼毒茎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溶剂-乙醇;实验采用冷浸法与超声辅助法相结合,以单因素实验为依据,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条件及结果:固液比1:25,乙醇浓度为90%,超声功率800W,超声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70℃,得到11.01%的茎叶总黄酮得率。2、本实验采用柱层析法对瑞香狼毒茎叶与根提取物进行分离,分别得到2种黄酮组分即: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实验采用了浸叶法与浸虫法分别对茎叶与根的粗提物、茎叶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以及根提取物的不同分离相进行了抗虫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茎叶和根粗提物的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茎叶乙酸乙酯相的杀虫效果要比其他几个提取物分离相好。3、实验对阿维菌素与茎叶乙酸乙酯相分别进行抗蚜虫活性测定,其后对两者进行混配,并测定混配后抗虫活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茎叶乙酸乙酯相均有抗蚜虫活性,0.01mg/ml茎叶乙酸乙酯相与阿维菌素在30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和70%;二者混配后校正死亡率达到97%,与之前比较,具有增效功能。乙酸乙酯相与阿维菌素混配后效果显著,两者呈现出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氮磷尤其是磷的输入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解决磷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在污水
本文以分布于中国沿海的厚蟹(天津厚蟹、侧足厚蟹、日本厚蟹、伍氏厚蟹)及方蟹总科的其他6种蟹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及线粒体DNA测序技术,对厚蟹的群体遗传学及分
研究表明,荒漠藻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在其适应强辐射胁迫,温度胁迫和水分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荒漠地区生物结皮形成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学功能。然而,有关EPSs抗肿瘤方面的生物活性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EPSs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癌细胞系(A431)存活率的影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DNA受损情况方面探索了EPSs的抗
为了加速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注解进程,研究如何通过理论计算或统计方法来预测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对蛋白质的功能、相互
吉林公主岭梅园于2007年正式筹建,由著名园艺学家、梅国际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赐名,并亲书“吉林公主岭梅园”匾额。梅园地处北纬43°线以上,位于松辽平原的腹地,冬季极端
温度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温度的变化引起植物产生复杂的生理响应。探讨水稻对高温适应性的遗传生理基础和全球气温升高的克服对策是当前水稻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此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受到温度变化的精确调控,研究温度对育性的调控中的基因表达对阐明光温敏不育水稻的育性稳定性基础、丰富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理论基础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上述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1.光合作用高温稳定性
摘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玩心重,对于小学老师来讲,课堂上的时间很难把控,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果不进行教学的趣味性设计,就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专心的听讲、独立思考,所以在小学数学老师要从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达到小学生容易掌握和接受的目的,从而激发他们独立思
摘要:创新能力是根据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做到。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要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研究室在前期对全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和DNA分子指纹(ISSR、SRAP)分析中发现,部分菌株如新科1号与新科5号、菌株139与菌株8129的相似水平较高,极可能存在同物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