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影响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0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程度越来越推进,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日渐增强,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已给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个问题并不仅局限于大气圈,其他圈层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关联问题,严重的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国内外研究也已证明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是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大气碳含量的增加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着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将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指导。其研究结论一方面可以为有关减少碳排放制度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于人类为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改进生活生产方式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以总结国内外土地利用碳排放相关研究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分析为基础,以辽宁省为例,采用2002-2013年统计年鉴中辽宁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数据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耗的统计数据,运用IPCC提供的相关碳排放模型,分别对辽宁省不同用地类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和净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研究了近12年碳排总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土地政策建议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建议,以求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柱,其碳排放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尽管如此,根据R/S分析结果,辽宁省碳排放未来十年将会出现下降趋势;(2)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由于能源消耗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第二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短期之内无法改变,其碳排放态势将不会减弱;(3)林地对碳的作用主要是吸收过程,靠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耕地对碳作用既有吸收又有排放;(4)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传统媒体必须融入新媒体,这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近日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他特别强调:“传统媒体已经
世界杯来袭,人类已经自动被划分为两个阵营——真球迷和伪球迷。等真正进入观战阶段,能否真的熬夜看球而不是第二天看重播,就变成真伪球迷鉴定的最基本。如果都熬夜呢?那么再进一步说,真球迷是为了攢足体力给自己热爱的球队加油呐喊而吃夜宵,伪球迷是为了理直气壮吃夜宵而假装喜欢看球……  熬夜的球迷不论真伪,都有一个共同点:吃得欢。谁叫熬夜从来都和夜宵形影不离呢。瞅了一眼网友列出的世界杯夜宵排行榜,小龙虾排首位
期刊
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城市建设进入一个高潮时期。由于社会管理体制、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及市民社会的兴起,我国现有的城市开发管理体制不太适应城市发展要求;但是对这方面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产业发展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而主导产业因其强大的前向、后向、旁侧带动效应,对区域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二十年来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出现了降水与径流增加,冰川消融加速,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研究表明,高亚洲冰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退缩,冰川的强
学位
2016年9月23日,湖南省冷水江华科高新废旧炉衬耐材回收加工利用项目竣工仪式隆重举行。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和竣工投产填补了不锈钢耐火材料行业循环经济的空白,将对我国废旧耐
2011年3月15~17日,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办,东北农业大学承办的“全国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天鹅饭店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大豆专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零售业逐渐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我国零售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作为企业“第
学位
随着无为县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无为县的土地需求量急剧上升,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全面、科学地开展农用地等级质量属性的综合评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