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CT灌注成像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初步研究目的:研究化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的CT灌注值差异,评估治疗前各灌注参数值是否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有预测作用。材料和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4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进行CT灌注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患者在1周内进行新辅助化疗,并在2周期后采用实体肿瘤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版)评价其疗效。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病人归为缓解组,病灶稳定和病灶进展的病人纳入未缓解组。随后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灌注值的差异,对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灌注值绘制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得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的灌注界值。结果:41例NSCLC患者中位评价时间为58天(56-65天),依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疗效评价结果为:9例(21.95%)病人部分缓解,30例(73.17%)病人病灶稳定,2例(4.88%)进展,0例病人完全缓解。缓解组的平均血流量(Blood Flow, BF)高于未缓解组(104.71±26.72ml/min/100g vs. 75.30±23.95 ml/min/100g, P=0.003)。缓解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低于未缓解组(5.15±1.10s vs, 6.77±3.43s,P= 0.027)。缓解组的平均血容量(Blood volume, 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略高于未缓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4,P=0.291)。当定义BF的临界值为86.05 ml/min/100g时,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78.1%。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75.0%,准确性为77.6%。结论:去卷积法首过法CT灌注参数BF值、MTT值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NSCLC患者的早期化疗效果,治疗前高血流量、低平均通过时间的非小细胞肺癌趋向于对新辅助化疗更敏感,对BF值绘制ROC曲线显示BF值大于86.05 ml/min/100g时提示肿瘤对新辅助化疗敏感。在治疗前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预测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是可行的,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二、多层螺旋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目的:分析患者相关临床指标、CT影像学表现与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筛选CT预测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有效信息。材料和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川北医附院接受CT检查并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分析每例患者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CT上肿瘤发生部位、大小(肿瘤最大径)、淋巴结分期、累及区域数及远处转移情况等8个因素与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筛选影响NSCLC早期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上病灶大小、阳性淋巴结分期及累及区域数、远处转移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P = 0.005, P= 0.036,P=0. 041 and P=0.042, respectively)。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明显关系。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早期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为CT上淋巴结分期(OR=5.251, P=0.012)、病灶大小(OR=4.783, P=0.018)及远处转移情况(OR=2.127, P=0.031)。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很好的筛选出影响NSCLC早期化疗效果的CT指标,并描述其过程。CT上阳性淋巴结分期、病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作为预测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CT影像指征一定程度上提示了NSCLC的早期化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