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及风味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杀青等工序制作成的晒青毛茶,再经过渥堆发酵、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以及诸多保健功效,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消费者。渥堆发酵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它是在人工接种或自然滋生的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生长代谢产生的热量以及潮湿的环境相互协调作用下,发生的以晒青毛茶内含物中茶多酚转化为主体的复杂反应,决定着普洱茶独特风味的形成。本论文根据微生物、酶、普洱茶风味物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普洱茶熟茶中筛选产酶功能性微生物,并探讨其对普洱茶香气和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稀释涂布法,基于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性质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特点,经过固体平板初筛和茶叶液体培养基复筛,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若干株产酶菌株。其中,产蛋白酶菌株DB-16为米曲霉;产果胶酶菌株GJ-02为毛霉;产纤维素酶菌株XW-10和产多酚氧化酶菌株DF-03均为黑曲霉,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发酵性能差异明显,初步判断并非同一株菌。并对产多酚氧化酶的三株优良菌株DF-03、DF-26和DF-34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三株菌分别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布朗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和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不同功能性微生物共同发酵对普洱茶呈味物质的影响较单菌纯种发酵大。接种产多酚氧化酶菌株发酵后,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茶色素的总体含量升高,三种茶色素的比例也更加合理。蛋白酶产生菌对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氨基酸的含量还受其它酶和湿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接种不同组合的微生物发酵后,咖啡碱的含量普遍升高,水浸出物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感官评定结果表明,菌株DF-03,DB-16,XW-10和GJ-02的微生物组合1发酵所得普洱茶茶样得分最高。其感官评定结论为茶香浓郁、滋味醇和微苦、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欠嫩。利用GC/MS分析普洱生茶和微生物组合1发酵所得熟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后,香气成分在总挥发性物质中的比例从55%增加到90%。普洱熟茶中烯烃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且含有萜烯类和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胡锦涛在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次全国代表
<正>由于不同制药公司生产的疫苗剂型多样性以及疫苗供应的中断不能很好地得到调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互换使用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但是最早第一批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使用
<正>"这个红灯笼真漂亮,看着就喜庆,干果价格也实惠得很。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年货,邮局真是服务到家了!"2015年2月7日这天一早,在浙江省建德市农村,村民潘大妈提着年货喜滋滋地
声情并茂的演说、荡气回肠的故事、观众激动的泪水、事件亲历者深情的讲述,更动人的是党课所折射出的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这一切,构成了青海省委组织部精心打造
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中国教育中长期存在严重的忽视学生主体性,忽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展开和加强了对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使
总结了下沉式道路的优缺点,可阻隔噪声、节约用地宽度、美化环境景观。详细介绍了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式三类下沉式道路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最后指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 ,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 ,各级政府和学
节约粮食作为一种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始终被提及,却总是被"冷落",犹如一个夹杂在众多影响者中的"小人物"一样,不愠不火,主要表现在:"宏观重视"有余",微观体现"不足;"号召宣传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80例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配液漱口结合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水印木刻作为版画的一个分支,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也是非常丰富和多彩多样的,不管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