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火焰锅炉在燃用低挥发分煤方面表现出很明显的优越性,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通过多年努力,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多次引射分级燃烧”。作为采用新技术的锅炉,结构及运行参数对燃烧具有显著的影响,故投入运行前需通过炉膛冷态动力场实验探索炉内气流流动规律,以分析验证或修改锅炉设计及运行方案。根据相似模化原理,以某电厂设计中的一台350MW W火焰锅炉为原型,搭建了单相实验台,利用乙二醇烟雾进行示踪实验,研究了拱下风倾角对炉内单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同时搭建了气固两相实验台,利用PDA测量系统,研究了拱下风倾角对炉内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得如下实验结果:单相示踪实验表明,当倾角为0°时,流场严重偏斜,一次风气流运动轨迹呈前小后大“双L”型,前墙一次风气流在下射至拱下风处即转向炉膛中心,气流较混乱。同时前后墙拱下风运动轨迹呈现前高后低的“分层”现象。倾角为15°时,流场偏斜情况减轻,拱下风运动轨迹“分层”现象消失,流场趋于对称。倾角为25°时,流场高度对称,前后墙一次风气流运动轨迹呈现较理想的“W”型,一次风下行气流能够在拱下风的“引射”作用下继续下行至冷灰斗中部。倾角为35°时,流场对称,但拱下风紧贴水冷壁情况比较严重。不同拱下风倾角下,一次风均在喷入炉膛一定距离后才与乏气混合,并随下行深度的增加向前墙偏移,不同倾角下的混合情况相似。气固两相实验表明不同拱下风倾角下,下炉膛上部区域的竖直速度、竖直脉动速度、水平速度、水平脉动速度以及颗粒运动轨迹等分布相似,拱下风倾角对下炉膛上部流场影响较小。当倾角为0°时,气流下行深度不足,最大值颗粒体积流率测点相对较靠近炉膛中心,体积流率数值较小。随着拱下风倾角的增大,拱下风对下行气流的“引射”作用增强,“拦截”作用减弱,气流的下行深度随之而增加,且颗粒体积最大值测点向前墙和冷灰斗区域靠拢。倾角为35°时,气流下行深度大,颗粒运动轨迹转折点较靠近前墙炉壁,且运动轨迹均低于其他倾角工况,同时最大体积流率测点较靠近前墙和冷灰斗水冷壁面,体积流率数值较大。倾角为0°和15°时,下炉膛中下部区域水平速度由炉膛中心指向炉膛前墙,炉内产生了回流区。倾角为25°和35°时,水平脉动速度从前墙至炉膛中心区域呈现递增趋势。综合考虑,当拱下风倾角在15°至25°之间时,炉内流动特性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