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地理隔离导致不同黄花蒿种群趋异进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它们在形态及药用产物含量上有明显差异。为了探明野生黄花蒿不同种群种子形态学的地理变异规律、基于遗传下各生长期及各种源间的表型性状与适应环境差异,以10个野生黄花蒿种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形态观察、萌发及5个时期3月15日(播种日)、5月15日(苗期)、6月15日(营养生长盛期)、7月15日(花芽分化期)、8月15日(现蕾期)的盆栽试验,从5个方面比较差异:不同种源黄花蒿种子形态与幼苗生长的差异;不同生长期黄花蒿土壤养分、酶及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不同生长期黄花蒿生物学特性及药用成分差异;不同种源黄花蒿土壤养分、酶及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不同种源黄花蒿生物学特性及药用成分差异。为当地黄花蒿种质的选择、采收期的确定及种植黄花蒿带来的土壤养分、微生态压力评价提供实践参考与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种源黄花蒿种质大小及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显微镜下不同种源种子形态上均呈黄绿色梨形或倒卵形瘦果,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种子长(Ls)、宽(Ws)、千粒重差异极显著(P<0.01),变异程度Ws>Ls>千粒重>Ls/Ws;萌发后,萌发率、根长、茎长、干重、子叶鲜重、真叶数、真叶长、真叶宽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影响黄花蒿种子表型差异的环境因子中,年降水量为的最主要相关因子,其次是经度、纬度、海拔。2.黄花蒿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黄花蒿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p 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增大趋势。黄花蒿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群落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土壤细菌丰度及多样性在播种前到生长盛期期间变化差异不显著,到花芽分化期后显著下降(P<0.05),真菌丰度及多样性不断上升,且各时期差异显著(P<0.05)。各生长期最主要的5种优势细菌门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中放线菌门在现蕾期时丰度达到最大;变形杆菌门在生长盛期丰度最大;浮霉菌门和疣微菌门在播种前丰度最大;各时期最主要优势真菌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花芽分化期丰度达到最大,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在现蕾期丰度值最大。黄花蒿种植选择性的抑制和促进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一定程度增加了真菌病害的发生风险。土壤p H、有效磷、磷酸酶是影响各时期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3.不同生长期黄花蒿植株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冠幅的增长量及各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5月15日到6月15日期间是其快速生长期,之后株高、茎粗增长缓慢,但一级分枝数和冠幅到现蕾期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叶片青蒿素、总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和猫眼草黄素的含量在苗期呈极低水平,总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和猫眼草黄素的含量在旺长期开始快速增长,花芽分化期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叶片青蒿素在花芽分化期开始快速增长,现蕾期达到最大。结合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结果,表明现蕾期是药材适宜采收期。4.通过种源试验,不同种源黄花蒿现蕾期土壤养分、酶活性(除磷酸酶外)各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SS、LP的p H、碱解氮下降幅度较大,JH有机质降幅最大,QX全磷降幅最大,SY全钾降幅最大,XW全氮降幅最大,QX有效磷、速效钾降幅最大。现蕾期盆栽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大于播种前土壤(P<0.05),其中LD土壤脲酶活性增幅最大,JH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幅最大。不同种源黄花蒿现蕾期细菌丰度及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真菌丰度及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趋于单一,程度有种源差异,且差异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细菌OTU数量HX>QX>SS>SY>SBX,均小于原始土;真菌OTU数量变化为QX>SS>HX>XBS>SY,均大于原始土。在细菌门水平上,变形杆菌门为各种源现蕾期最主要优势细菌门,且均使放线菌门从播种前的第9升到第2优势门。在真菌门水平上,子囊菌门为最主要的优势真菌门,在HX中最大;壶菌门除SY外各种源均不同程度的增大。通过LEf Se分析5个黄花蒿种源土壤样本共找出56个差异细菌指示种和49个差异真菌指示种。其中HX各有4和13个,QX有14和15个,SS有12和8个,SY有20和4个,XBS有6和9个。HX的差异细菌指示种主要有: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等。QX主要有:链霉菌(Streptomyces)等。SS主要有: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微球菌(Micrococcales)等。SY主要有:变形菌门、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daceae)等。XBS有: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等。HX的差异真菌指示种主要有: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等。QX主要有: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粉红粘帚霉(Gliocladum rosea)。SS主要有:粘孢子纲(Myxospora)、粘帚霉属(Gliocladium)。SY主要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毛霉亚门(Mucoromycota)。XBS有:丰屋菌属(Plenodomus)、小球腔菌科(Leptosphaeriaceae)等。有机质、全氮、脲酶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全氮、有机质是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最主要因素。5.通过种源试验,不同种源黄花蒿在现蕾期表型性状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进入现蕾期时间的变幅在7月21日到9月1日之间。各种源整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差异显著(P<0.05),茎粗、一级分枝数、根长差异极显著(P<0.01)。现蕾期叶片中青蒿素、总多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猫眼草黄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蒿素含量变幅在1.31~10.31 g/kg。株高与总酚、青蒿素、猫眼草酚呈显著负相关(P<0.05);茎粗与总酚、青蒿素、猫眼草酚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株鲜重与总酚、青蒿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上鲜重与总酚、青蒿素、猫眼草黄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猫眼草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