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底水油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力压裂技术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从单井压裂发展应用到油藏整体压裂,从低渗透储层压裂发展应用到高渗透储层压裂,从直井压裂发展应用到水平井压裂,从油水井压裂发展应用到煤层气井压裂。但在低渗透底水油藏压裂方面,由于层间应力差异小或根本没有隔层形成层间应力差异,有效阻挡裂缝在垂向上的延伸扩展,必将导致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在垂向上延伸进入底部水层,从而造成底水油藏压裂后,底水沿着裂缝上窜流入井筒,引起油井暴性水淹,致使水力压裂施工无效,不能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低渗透底水油藏压裂作为一个“禁区”,一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相关报道很少。本文采取了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裂缝垂向延伸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岩石垂向非均一性对裂缝垂向延伸扩展规律和敏感性分析;应用相似理论建立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进行了水力压裂裂缝大尺寸真三轴模拟实验;建立了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岩石力学参数数学模型,研制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预测岩石力学参数软件;对底水油藏控制裂缝下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制了利用热固性树脂、固化剂和填充料组成的新型下沉式转向剂;研制了底水油藏压裂施工用携带转向剂的携带液和无残渣压裂液;制定现场施工工艺,设计施工参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理论分析了岩石垂向非均一性对裂缝垂向延伸的影响,分析认为:地层岩石层间地应力差是影响裂缝垂向延伸及延伸范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石的断裂韧性能够明显阻碍压裂裂缝的垂向延伸,缝中流体重力梯度使裂缝产生下延倾向,地层岩石地应力梯度使裂缝产生上扩倾向;(2)依据相似准则,进行了水力裂缝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实验认为:层间地应力差和层间界面自身的性质是影响裂缝垂向扩展的关键因素,层间物性参数对比差异对裂缝穿过层间界面进入隔层影响不大;(3)完成了岩石力学参数预测软件的研制,该软件可以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岩石力学参数;(4)研究筛选出了底水油藏压裂改造工作液,包括携带液和无残渣压裂液,无残渣压裂液具有配制简单,自动破胶,无固相无残渣等特点;(5)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下沉式转向剂,该转向剂既可以有效控制裂缝下延,又可以阻止底水沿着裂缝上窜:(6)系统研究了控制裂缝下延技术,提出了多级充填建立人工隔层控缝高压裂工艺,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在建立人工隔层控缝高压裂工艺方面进行了创新。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同时自我约束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成为了语文教师探索的课题,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
本文利用由涡动相关法观测得到的2015年高原开放淡水湖泊(洱海)的湍流通量资料,分析了湖面近地层大气稳定度特征以及不同稳定度条件下潜热和感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湖面近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其应用更是遍及各行各业,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典型代表。当前,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对电子信息产品都已产生了一定的依赖,获得高效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推进电子信息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本文就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中医药产业是江西省实施产业强省战略的重点发展产业。简要分析江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从优质道地中药材的供给能力、中医药人力资源保障、中医药产业研发及创新能力、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105例该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
<正> 本文对41例婴幼儿肺炎经临床、病理、X线征象对照观察,结果17例支气管肺炎中,X线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82.35%,9例间质性肺炎的符合率为22.44%,腺病毒则无1例作出
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从侧面反映了科学技术对法律制度的重大影响。为了还人们一个安静的内心世界,预防滥用个人信息的犯罪,在去年的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刑
利用新的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RF4-LICOM研究了海气耦合过程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模拟的影响。研究表明,耦合模式改进了非耦合模式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夏季平均降水,环流,海表净热通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高温气冷堆热交换器用高温合金Inconel 617B在变形温度为950~1200℃,变形速率为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结合峰值应
随着生态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而传统燃油汽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主力军”,在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