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与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科学建制肇始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官办翻译机构,也是一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式学堂,在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京师同文馆纳入科学建制化的分析框架中,将其分割为若干个有机联系的子体系,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译介出版等,逐一分析各部分在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进程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对子体系间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考察,探究京师同文馆对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的作用和影响。从历史考察的角度看,在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前,传统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经历了多次体制变革,如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内容、师资队伍等,但始终未能实现科学建制化的突破;从横向上看,传统时期中国科技和教育在体制变革、人才培养、翻译出版等方面的变革,基本上是各自为营、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和信息融通,因此难以形成“共同体”。如果说漫长的传统时期为近代科学建制化形成提供了“量的积累”,那么“西学东渐”背景下洋务运动所催生的以京师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教育机构,则实现了基于规模效应的“质变”。一方面,相对传统时期的科技和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在教育方式、课程设置、西书翻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革新,奠定了近代科学建制化的基础;另一方面,京师同文馆还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京师同文馆积极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行“中西文化并行,人文科学并举”,发展科学教育,传授科学知识,改变了中国传统教育学科单一、未形成学科体系的状况,拉开了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帷幕。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京师同文馆克服了传统时期社会人才培养方式的机械性以及人才选拔途径的单一性,培养了一批精通西文、兼备西艺的综合性人才,为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再次,在师资建设方面,京师同文馆打破了传统“以吏为师”教师任用模式,首创聘任制,聘用洋教习到馆教授西方自然、人文知识,较早开启了教师聘任制,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后,在翻译出版方面,通过师生鼎立合作编译了大量西方社会人文、自然科学书籍,培养了大批优秀翻译人才;引进石印、铅印等西方先进印刷技术,出版了大量科技著作,大大推动了科学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总之,本文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在深入探究京师同文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翻译出版的基础上,试图揭示京师同文馆在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的具体贡献。此外,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近代教育机构“救亡图存”的动力机制,总结京师同文馆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的经验和教训。
其他文献
1.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分析1.1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1.1.1经济政策环境.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体现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对某项经济活动所持的态度,比方说我们国家开始对西部进行大
2017年,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应用日益深入,对财务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财务的内涵,认识到智能财务就是能够赋予企业强财务能力的系统,它能帮助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的环境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Jet Nozzle (SEOPJN) invented by the authors are introduced. Then, some experimental res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基督教在华活动越来越多,如设教堂、办学校、开医院等,但传教士们很快意识到这些活动都不如文字布道更有效果,更能深入人心。于是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闻出
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上海的开埠,各种中西边缘文化和通俗文化开始在上海交汇,为近代上海消费文化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同时期上海在特殊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下所形成的特殊的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慢性的毛囊及皮脂腺的炎症,多见于13~20岁青少年男女,严重者影响美观.我们应用灭痤霜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文以1924年到1945年间的国民党主导下的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中心,研究国民党主导三八妇女节活动的具体运作过程,并从中了解国民党在对于妇女运动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以树立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高等院校入校新生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以全面了解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疾病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株洲工学院于2002年9月,对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到网络舆情决策这一特殊决策领域,提高网络舆情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自媒体与“互联网+”时代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必须面对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