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基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反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系统研究,并特别针对城乡失业的统筹治理、地区性失业治理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是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一种拓展。选择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作为论文的大背景,是因为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方法同单纯的总量研究相比,应该更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具实用价值。在写作方法上,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指导,利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相关成果,通过对中国失业问题的各种量化和结构分析,在比较和借鉴其他国家反失业实践的基础上,最终得出适用于中国失业问题的治理建议。  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意义、一些主要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的结构安排和文章的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失业的实践进行分析。  第2章是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失业现状的相关分析,以刘易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和乔根森模型等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说明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和转换的方向,同时结合其对就业与失业问题的影响展开了系统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反失业的难点主要在于失业原因多元化易于导致失业治理时政出多门,难以协调,降低失业治理的有效性;隐性失业群体数量庞大,对农村隐性失业群体的忽视降低了显性失业治理的有效性;地区间的就业十分不平衡,进一步导致地区差异固化,增加了落后地区的失业治理难度。由于这些均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密切相关,因此治理失业必须结合二元经济转换的大背景进行。  第3章是中国治理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治理的作用,然后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反失业政策的实证研究说明中国在失业治理中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的忽视不利于失业的解决,并指出中国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失业存在的诸多不足,需要在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加强宏观调控意识,并进一步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调控手段的协调。  第三部分为第4章,是对外国反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借鉴。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文章把这些国家划分为三种类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并分别对各种类型国家的失业概况、运用各项经济政策解决失业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就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应该充分借鉴其丰富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经验,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要重视通过各种结构调节政策降低失业;就发展中国家来说,应注意将处理城市再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同时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多渠道促进就业,如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创立小企业;就经济转轨国家来说,要保持国家平稳发展,避免出现原苏联、东欧国家那样剧烈的经济动荡和大规模集中的失业,同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为政策建议部分,包括第5章至第8章。  第5章是对中国反失业中的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的协调研究,通过对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目标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说明中国在利用反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前提是必须准确判断中国的经济形势,然后才能科学地协调利用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合理地搭配各种不同的政策手段。指出当前政府应将失业治理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兼顾其他目标。在处理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时,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础,同时要注意提高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在处理物价稳定与失业的关系时,既要避免通货紧缩,也要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以免形成物价—工资的双螺旋;在处理国际收支与失业的关系时,应高度重视现阶段的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问题,在处理就业问题时要有长期构思,不能“短视”。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利用地区间和城乡间发展水平和要素成本落差大的条件,积极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逐渐缩小地区差距。  第6章和第7章为中国统筹治理城乡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第6章首先分别论述了城镇和农村失业的状况,从城镇来讲,失业群体的规模愈来愈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逐渐降低;从农村来讲,隐性失业人员规模更为巨大,达到1.5~2亿人,虽然随着二元经济的转换其人数会逐渐缩减,但这一过程将取决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之后,文章对1978-2005年城乡就业的增长状况、就业的产业结构差异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解决城乡失业问题关键在于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进一步纠正就业的产业结构偏差。最后,利用人口预测分析数据对未来10年中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失业走势进行了量化分析,说明“十一五”时期城镇失业规模最为庞大,因而也是失业治理的关键时期。第7章中提出了应用宏观经济政策统筹治理城乡失业的具体建议。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运用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调整经济结构以提高增长的就业弹性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加快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进程,逐渐弱化城乡二元差距将是治理农村失业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城乡互动和“以工哺农”。同时,对于农村经济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还要相应控制城乡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提高供给的质量。  第8章专门针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另一失业治理难点即地区性失业问题展开了系统分析。首先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城乡就业与失业差异的对比分析,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较低,但地区内部的失业率差异较大,这源于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较高,但地区内部的差距不大,说明地区内部总体发展均较为落后。特别是在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将决定着全局的发展。之后,文章对这种地区性失业差距的形成作了分析,指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员素质的巨大反差具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必须把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首要途径,通过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努力构建中西部地区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增加这些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当然,全国是一个有机整体,地区失业差距的协调解决离不开地区间的互动与协作,为此,应充分开展区际间的经济协作及技术、人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作,在中央政府的统筹指导下通过区际优势互补和重组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  失业治理是一个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的问题,综合看来,不能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还要结合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技术经济学等学科进行深入的综合性研究。不过,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然而,由于不同类型和国情的国家引发失业的原因有所不同,相应的治理失业的政策也有差异。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第一,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与失业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指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失业的治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元经济的存在使得中国面临着艰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加剧了近年来的失业现象,同时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抑制了最能吸收劳动力就业的第三产业等的发展。而大规模失业的存在又反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阻碍了中国经济一元化的进程。因此,中国失业的治理必须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背景中进行,而治理的难点即在于城乡失业和地区性失业的差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第二,系统分析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失业的得失,认为中国目前应该实行以促进就业为首要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注意协调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具体说来,财政政策应当进一步完善与失业治理相关性更强的社会保障制度;货币政策应当多发展间接性的调控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贷款或再贴现业务以及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总量控制、信贷结构管理、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外汇市场干预、利率高限等);其他经济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是以财政货币政策的工具为基础,辅之以一定的规划、行政命令或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因此,更凸显出经济政策相互协调之重,以在保证总量协调和结构协调的基础上,提高各项治理政策在实现失业治理和其他经济目标时的充分有效性。  第三,提出了在中国二元经济条件下,城乡失业问题的治理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就劳动力需求角度,工业化将是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基本指向,但应该实现完整的工业化过程。同时,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注意通过各种结构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解决增长的就业弹性不高的问题,其次是要弱化城乡差距,主要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逐渐使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与现代部门的资本有效对接,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  第四,针对地区性失业的协调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实现地区间的经济互补难度很大,这就造成地区间在资本、技术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配置低效,从而使得地区差距呈现出一种增强—弱化—再增强的趋势。相应地,各地区的城乡失业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存在全国范围通用的解决失业的统一范式,应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应该致力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要加强东部地区同这些地区的生产协作、技术协作和人才协作,实现有序的产业转移和合理的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更多地吸收中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就业,统筹解决失业问题。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陈广秀,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泰安市美协副主席、泰安市书协副主席。曾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协中国画高级创作研究班及中央美院陈平艺术工作室。作品先后
能源经济研究中,能源消费包括生产性能源消耗和生活性能源消费,我国粗放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的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是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以往和现在应对这一问题
阅读是人们与社会联系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报纸、书籍、图表等,人们获取信息,综合信息作出决策,从而使自己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并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人认为语文需要阅
食品安全分析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手段。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已成为食品安全分析的重中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