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朗普上任以来,针对中国采取的所谓“贸易保护”政策,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中美贸易争端。“中美贸易争端”成为了中美两国,乃至国际传媒业界的重大议题。贸易之战,亦是传媒之战、舆论之战。本文研究了“中美贸易争端”这一议题在中美两国主流媒体上的报道特点与框架建构。论文以中美两国最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以公认的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为贸易争端(Trade War)开始的2018年3月为研究起点,选取了直到2019年8月持续近一年半的“热点”时间内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呈现出怎样的报道特点?两份报纸分别建构了怎样的新闻报道框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明确了中美两国媒体对此议题的立场与分析角度。本研究主要采用框架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根据重要事件点进行样本取样,依照“中美贸易争端”中的发展态势,划分为“首轮交锋期”、“持续交锋期”与“交锋缓和期”三个阶段做框架建构分析。结合臧国仁的高层次框架、中层次框架、低层次框架理论,对相关的报道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与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探讨的是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新闻框架理论与《纽约时报》的涉华类报道做了文献综述,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对研究基础进行梳理,从概念界定、研究样本、研究方法提出本研究的具体研究范围与研究安排。第二章是对《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报道取样311篇的报道文本做量化统计分析,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主要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标题、报道信源、话语修辞为角度做详细的报道内容分析。第三章是对不同阶段的样本对两份报纸进行报道框架分析。第四章针对报道的内容分析与框架分析,提出两家媒体形成相关框架的影响因素,从而探究框架背后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在重要时间节点的报道数量走向趋同,两份报纸的文章体裁都多以通讯与评论文章为主。从信源上来看,《纽约时报》引用信源占比更多,但多采用除中国外的信源,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的话语权失衡。从两家报纸的报道框架上分析可得,两家媒体在报道内容的框架建构的过程中,随着中美贸易争端事态的发展,框架也随之变化着。整体上来看,《人民日报》建构的新闻报道框架是“被迫自卫”—“自由贸易的捍卫者”—“谈判的推动者”。《纽约时报》建构的新闻框架是“表达担忧”—“被迫质疑”—“遇阻妥协”。其中《人民日报》以“反对单边主义”的政策为导向,多采用事实与观点相互融合的报道方式。《纽约时报》以“公平贸易”为立论基础,多以经济角度为主要报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