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m×150mm矩形坯连铸结晶器钢液流动行为及浸入式水口优化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直接影响结晶器内的保护渣熔化、液面波动、夹杂物上浮等过程,结晶器内不合理的钢液流场分布易诱发连铸坯表面裂纹及皮下气泡等表面质量缺陷,并影响最终轧材质量。本文以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300 mm×150 mm矩形坯连铸过程为研究对象,为有效解决该矩形坯表面常发纵裂纹及气泡等质量缺陷,基于商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开发了矩形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过程数学模型,系统研究并揭示了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倾角、浸入深度及拉速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及其温度分布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正交工业试验,确定了解决上述矩形坯表面质量问题的最优生产工艺。本文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商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建立了矩形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及其温度场间的数学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及其温度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究了适合当前矩形坯连铸过程的相关合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入式水口倾角增加,结晶器钢液面的整体温度及速度呈现降低趋势。浸入式水口倾角为15°时,结晶器内自由液面温度较高,利于保护渣熔化。因此,所研究矩形坯连铸机结晶器水口倾角最优工艺值为15°;结晶器液面流速及其温度随拉速增大而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当前矩形坯连铸过程合理拉速范围为1.4m/min-1.6m/min;随着水口浸入深度增加,结晶器内钢液面温度及速度不断降低,当前矩形坯连铸过程较合理的结晶器水口浸入深度约为170 mm。2)针对数值计算初步确定的合理浸入式水口倾角、浸入深度及拉速,制定了相应正交试验方案,并通过现场相关工业试验确定了适合当前矩形坯实际连铸过程的最优工艺方案。结果表明:适合当前矩形坯连铸过程的最优浸入式水口倾角为20°,浸入深度为170 mm,拉速为1.6 m/min;采用上述优化工艺方案后,300 mm坯型铸坯气泡由2-3级降至0级,表面纵裂比例由6.25%降至0%。
其他文献
电炉炼钢是一种高耗能的生产工艺,冶炼期间由冷却水、烟气及烟尘带走的热量约占电炉总热量的22%~27%。为回收该部分余热资源,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1#~4#电炉上实施了烟气余热回收项目。其中1#~3#电炉应用的是热管余热锅炉技术,4#电炉应用的是列管余热锅炉技术。由于4#电炉余热回收系统存在较多设计缺陷,投运后一直未能正常运行,回收效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本文针对4#电炉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进
半导体光解水产氢技术已经成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和制备清洁能源的一项有效手段。在光解水过程中,由于四电子转移步骤的氧析出半反应更难进行,使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价格低廉的光阳极催化剂成为了较热门的研究领域。相较于WO3等传统二元金属氧化物来说,三元金属氧化物CuWO4由于带隙较窄、稳定性好、理论STH转化效率超过10%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就当前领域内研究结果来看,CuWO4的实际性能仍距理论值
输电铁塔紧固用8.8级螺栓要求其强度极限大于800 MPa,屈服强度大于640 MPa,40Cr钢因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而被用做输电铁塔用紧固螺栓材料。随着我国高压电网覆盖面积的增加,螺栓失效造成的输电铁塔倒塌事故的发生频次增加,人们对输电铁塔上用紧固螺栓的疲劳性能及其服役可靠性给予了高度重视,其装配施加预紧力、螺纹部位疲劳裂纹扩展、应力松弛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紧固螺栓的服役可靠性。本论文研究工作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FSAM)是一种基于搅拌摩擦搭接焊原理,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将多层材料在空间焊合叠加,结合铣削加工最终获得理想形状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与基于熔化焊的激光、电子束和电弧增材制造相比,其具有热输入低、残余应力和热变形小、无粗大凝固组织及热裂纹缺陷等优势。然而增材过程中多重热循环作用使增材构件下部金属的晶粒尺寸及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致命性疾病之一,而心血管狭窄占心血管疾病的很大比例。植入血管支架是治疗心血管狭窄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而血管支架对材料有严格的生物和力学性能的要求。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血管支架材料由永久植入材料发展到可降解材料,可降解生物材料目前主要有高分子材料、镁合金、铁合金和锌合金,最新的锌基合金由于其合适的降解速率和生物相容性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锌基合金作为血管支架材料的主
本论文以稀土氟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合成REF3纳米颗粒,并对纳米材料的物相和结构、颗粒形貌、离子掺杂和荧光性能进行了深入探究。明确了前驱体(NH4)Y3F10和REF3的基本合成条件、柠檬酸和酒石酸络合剂对形貌的影响,以及808 nm激发下Nd3+对Yb3+的敏化作用和机理。通过XRD、FT-IR、FE-SEM、PLE/PL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通过水热法和溶剂热法成
脱磷是炼钢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更好的脱磷效果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论文以唐山国丰钢铁公司120t转炉为对象,全面研究了单渣法与单渣留渣法对转炉脱磷效果及冶炼过程的影响,同时,针对单渣留渣法易产生的喷溅事故,重点分析了喷溅事故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得到如下重要结论:(1)单渣留渣法的平均脱磷效率比单渣法高2.44%,一次拉碳成功率比单渣法高6.7%。(2)
纳米VO2具有优异的热致变色性能,相变前后还伴随着光学、磁学和电学等其他性能的突变,使其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相变温度为68℃,通过W掺杂方法可以使相变温度降低38℃~50℃,接近室温,因此纳米VO2在相变换热涂料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VO2是纳米颗粒,容易在涂料中发生团聚,本文分别用有机接枝、无机包覆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本文首先对原材料VO2和W-VO2进行表征,分析
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天然生物材料能够利用极其简单的组分,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将强度极低的生物聚合物与韧性极差的矿物质,组合出综合性能优异的结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软体动物贝壳中的珍珠质。尽管珍珠质由~95 wt.%的碳酸钙组成,其跨越不同空间尺度的层级结构及各种韧化机制,使珍珠质能够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这些均是人造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对珍珠质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能够为合成高性能
钛合金是一种具有许多优点的合金,与钢材相比,密度低且强度高、工艺特性良好,因此自钛合金应用以来就成为了较为理想的航天航空领域和石油化学工业等高科技工业领域结构材料,是制造运载火箭、飞机和发动机中构件的主要材料。但航空航天领域用钛合金在铣削加工过程中金属去除量大、刚度相对低、加工工艺性差,在加工性上存在不足,特别是薄壁型钛合金在铣削加工时在切削力、切削热、切削振动等因素影响下,导致钛合金在铣削加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