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治疗方式有限。对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预后评价至关重要。挖掘预后分子标志物,有助于临床做出准确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的基因组等数据日益完善,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本研究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公共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挖掘,筛选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芯片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了葡萄膜黑色素瘤相关m 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和临床生存预后资料。利用R语言中的“affy包”将GEO数据库数据集GSE22138和GSE27831中的原始基因芯片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limma包”筛选出在非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与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样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应用Cytoscape中的cyto Hubba插件筛选得到hub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评估基因高、低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通过LASSO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并用ROC曲线评价预后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数据集GSE22138和GSE27831中的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8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83个,下调基因344个。从PPI网络中分析得到了CXCL9、POMC、GNGT1、S1PR1、P2RY14、C5AR1、ANXA1、CXCR1、AGT和NPB等10个Hub基因。通过LASSO-COX回归模型得到WNT10B(P<0.001)、PCDHA10(P<0.001)、CFAP65(P<0.001)、KRTCAP2(P<0.001)、ACOT12(P<0.001)、PITX2(P=0.001)、GRAP2(P<0.001)和IGHMBP2(P<0.001)等与患者预后强相关的基因。Kaplan-Meier曲线则显示,ACOT12(HR=0.05,95%CI:0.02~0.12,P<0.001)、CFAP65(HR=0.18,95%CI:0.08~0.42,P<0.001)、IGHMBP2(HR=0.08,95%CI:0.03~0.18,P<0.001)和PCDHA10(HR=0.09,95%CI:0.04~0.2,P<0.001)的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而GRAP2(HR=16.85,95%CI:7.39~38.43,P<0.001)、KRTCAP2(HR=9.8,95%CI:3.9~24.63,P<0.001)、PITX2(HR=4.38,95%CI:1.93~9.93,P=0.002)和WNT10B(HR=13.41,95%CI:5.63~31.95,P<0.001)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好。ROC曲线结果表明:KRTCAP2(AUC=0.79)、PCDHA10(AUC=0.795)和WNT10B(AUC=0.769)、ACOT12(AUC=0.71)和CFAP65(AUC=0.709)在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本研究通过挖掘公共数据库内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鉴定了CXCL9、POMC、GNGT1和S1PR1等可能参与葡萄膜黑色素瘤转移过程的10个关键基因,筛选出KRTCAP2、PCDHA10、WNT10B、ACOT12和CFAP65与患者预后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转移性黑色素葡萄膜瘤机制的提供新的思路,为进行大规模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化学的概念得到了化学家们的认可和期待。电化学催化合成、光催化合成、无金属催化合成、固态催化合成、微波辅助催化合成、无溶剂合成和环境友好型溶剂合成已成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含氮官能团的小分子物质,如酰胺键、苯并咪唑、喹唑啉酮等,一般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因此,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小分子药物中。本文探讨了利用各种绿色合成化学相关技术合成小分子含氮物质的四种方案
目的:1.提取ADMSCs-Exo(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2.观察ADMSCs-Exo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的影响。方法:1.ADMSCs(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酶消
目的:1.通过分析乳酸脱氢酶C4(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 C4,LDH-C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了解LDH-C4的表达情况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2.明确LDH-C4过表达对肝细胞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生物学行为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1.基于高通量肝癌和癌旁组织芯片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IHC)检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L
【目的】比较标准电压和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作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DRG超微结构和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表达的变化,探讨高电压脉冲射频的相关机制并为推广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p
目的:为了实现个体化预测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概率,研究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且术后分期为IB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程序,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复发生存率并绘制生存函数曲线,联合log-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并发症、临床恢复效果,进一步阐述腹腔镜辅助Soave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手术技巧及经验、临床疗效及预后,指导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例,以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为腔镜组,以经肛门心形吻合术或经腹心形吻合术为开放组。腔镜组25例,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三维重建系统,对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及颈胸交界平面进行重建,分析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与颈胸交界平面之间的关系,利用此关系,在术中根据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置,判断出颈胸交界平面的大致位置,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颈胸部淋巴结分区。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胸外科、资料完善的73名患者,所有患者的胸部CT薄层平扫+增强影像资料均经IQQA三维影像解读分析系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替格瑞洛转换为氯吡格雷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PCI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ACS患者307例。通过电话或门诊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出院后12个月内替格瑞洛转换为氯吡格雷的发生率、原因,并将患者分为降阶治疗组(替格瑞洛转换为氯化
目的:通过分析盆腔肿瘤患者中放射性肠炎患者与非放射性肠炎患者在放疗前的肠道菌群差异,评估肠道菌群和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预防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及可能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放疗前后1周内的粪便标本,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放射性肠炎相关症状的随访。研究对象分组:根据有无发生放射性肠炎,分为放射性肠
目的:分析影像学提示浸润性特征肾脏肿瘤的临床及病理情况,探讨识别术前影像学存在浸润性这一特征对临床诊疗决策的指导意义,并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于此类肾肿瘤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因肾脏肿瘤就诊于我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14名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增强CT或增强MRI)评估是否具有浸润性特征,将其分为IRMs组和Non-IRMs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