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123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视角考察新时期法制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两个阶段简单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以1954年宪法为核心的新中国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稳步发展,为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总的来讲,法制建设在这20年中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法制建设的成就不大,存在的问题很多。 第二部分,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全面破坏,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走向历史转折的过渡时期,这段时期国家的一些重大的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得到恢复,但由于“左”倾错误的继续,我国法制建设处于徘徊时期。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才开始真正进入其繁荣发展时期。因此,文章以此为背景分三个阶段重点从法制宣传教育、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发展概况,揭示了我国法制建设由恢复重建到纵深发展的发展轨迹。 第三部分,指出并分析了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从基本无法可依到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首先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公民法律信仰、法律素质、政法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法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目前关键是如何将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变为12亿人民的自觉行动,把法治规律同中国国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之路。本文认为,总的思路应当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着眼现实但不安于现状,确立目标但不急于求成,做到既循序前进,又有所作为。据此,该部分从法制教育、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拟通过比较的方法论证我国制定有限合伙法的必要性,并对将来立法可能面临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1996年《合伙企业法》(草案)第八章规定
微纳定位/进给技术是微纳科学技术、微电子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基础技术。它同时也是微纳科学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前提。本文就当前几种典型的微纳定位/进给技术做一个总
分析了目前企业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
本文在发掘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以及科技哲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探究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科技工作的发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最为敏感,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对流域的土壤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滇中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荒草地
<正>全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简称保标委)于2005年9月正式成立。保标委成立一年多来,根据保监会领导的指示,在各保险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研究保险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本文根据2010年的社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详细讨论了中国大陆沿海地区11个省(市)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差异性问题。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沿海地区高等教
为揭示农业用地减少热点的驱动因子时空变异特征,本文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在多时相LandsatTM遥感影像的支持下,应用邻域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1995—2010年农业用地动态
语言表现了文化,文化影响着语言。而作为语言基本组成单位的词汇,更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因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在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