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型小麦凉皮的原料粉筛选及品质改良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凉皮是我国传统的风味小吃,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小麦粉,小麦粉特性对凉皮品质有重要影响。凉皮的制作加工和销售多局限于手工新鲜制作和店内鲜食,限制其发展;冷冻凉皮的出现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冻藏会使凉皮品质发生劣变,影响消费者接受度。基于此,开展本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探究优质凉皮所需的小麦粉特性,研究凉皮冻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情况,并采用不同的改良剂进行针对性改良。首先,选用8种不同品种的小麦粉,分别测定其理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特性等,并制作凉皮,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凉皮品质的小麦粉指标。结果显示,凉皮的亮度L*值与小麦粉的蛋白含量、灰分含量、回生值显著负相关(p<0.05)。凉皮的感官得分与小麦粉的面团稳定时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弱化度显著负相关(p<0.05)。凉皮的黏弹性、延展性等质构特性则主要与小麦粉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峰值黏度、回生值有关。小麦粉的蛋白含量低且筋力强劲,糊化峰值黏度高、回生值小,面团稳定时间长、弱化度低,所制作的凉皮色泽白皙透亮,硬度、弹性良好,适口性、可拉伸性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麦粉的优选,得到制备优质凉皮的小麦粉复配比例为:澳大利亚优质白小麦粉APW 20%+澳大利亚硬小麦粉AH 30%+加拿大硬白春小麦粉50%。其次,探究了冻藏期间小麦凉皮品质的变化。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凉皮品质快速下降。冻藏2周时,凉皮的硬度、黏性分别上升了55.69%、63.77%,延展性下降28.58%;感官得分下降了22.55%;可冻结水含量增加了15.96%。冻藏4周时凉皮食用品质已下降至不能被消费者接受。LF-NMR显示,冻藏期间凉皮的T21、T22峰面积比例下降,T23峰面积比例上升,水分与淀粉分子的结合作用减弱,自由水含量上升。接着,研究了三种亲水性胶体(瓜尔豆胶、黄原胶、卡拉胶)对冷冻凉皮品质的影响。三种亲水性胶体均可显著提升凉皮中淀粉峰值黏度、终值黏度(p<0.05),降低崩解值、回生值(p<0.05),促进淀粉糊化、减弱老化。三种亲水性胶体均可提升凉皮的亮度L*值;改善冷冻凉皮的食味,其中,添加0.05%黄原胶的凉皮在冻藏8周时仍能保持新鲜凉皮口感的82.80%。质构结果显示黄原胶对冷冻凉皮硬度、黏性、延展性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p<0.05);瓜尔豆胶、卡拉胶次之。LF-NMR结果显示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T21、T22峰比例下降,而T23峰比例上升;添加亲水性胶体未能减弱这种变化趋势。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三种亲水性胶体均能减弱凉皮冻藏期间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的变化趋势。DSC结果显示三种亲水性胶体可显著降低冷冻凉皮的可冻结水含量;冻藏8周时,添加0.05%黄原胶、0.05%瓜尔豆胶、0.10%卡拉胶的小麦凉皮可冻结水含量分别下降了6.22%、2.64%、5.40%。之后,研究了两种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钙、六偏磷酸钠)对冷冻凉皮品质的影响。两种水分保持剂均可提升新鲜凉皮的表观状态、光滑度、透明感;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效果优于磷酸三钙,均优于亲水性胶体。质构结果显示,两种水分保持剂均可降低冷冻凉皮的黏性、硬度、脆性(p<0.05),提升其弹性,维持口感(p<0.05),冻藏8周时,添加0.30%、0.40%六偏磷酸钠的小麦凉皮仍能保持新鲜凉皮口感的84.33%、88.79%。LF-NMR结果显示,两种水分保持剂均可抑制冻藏期间凉皮内部的水分迁移,显著降低小麦凉皮冻藏期间的T21、T22、T23峰面积比例的波动范围(p<0.05)。最后,研究了复配改良剂(黄原胶、六偏磷酸钠)对凉皮冻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0%黄原胶+0.30%六偏磷酸钠对冷冻凉皮品质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冻藏8周时,复配改良剂组冷冻凉皮硬度、黏性分别上升23.63%、21.28%,远低于空白组的58.44%、64.77%;其口感仍能保持新鲜凉皮的84.20%,可冻结水含量下降4.95%。微观结构表明,添加复配改良剂后凉皮内部形成的空隙更细小、水分分布更加均匀;复配改良剂可减少冷冻对凉皮内部纹理结构的破坏,使其更加致密均一。
其他文献
青稞(Highland Barley,HB)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然而,青稞中含有高活性的脂肪酶和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脂肪水解和氧化哈败,导致青稞的营养价值降低、货架期较短。因此,本研究采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加热技术灭活青稞中的脂肪酶,从控制自由基的角度出发优化射频参数,探究
学位
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H1N1和H3N2)一直都是引起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全球范围爆发的COVID-19更是增加了呼吸道病毒共感染的风险。呼吸道病毒可以通过免疫逃逸作用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响应,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毒的作用失效。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影响呼吸道健康,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以缓解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短链脂肪酸和去氨基酪氨酸分别具有缓解呼吸道合
学位
牛奶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食物,由于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被喻之为“白色血液”。随着牛奶消费量的增加,牛奶中的农兽药残留以及毒素等有害物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抗生素、激素、真菌毒素等。近几年的报告显示,氯霉素、雌二醇和黄曲霉毒素M1在牛奶中的检出水平较高,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开发出快速高灵敏的检测方案以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酶联免疫法(ELISA)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方
学位
功能性油脂、抗氧化剂等活性物质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将不同活性物质共同强化于食品中,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功效。然而,许多活性物质水溶性差,对光、热、氧等环境因素高度敏感,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降解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或丧失。并且,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活性物质往往难以直接稳定于食品体系中。目前,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微胶囊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活性物质的包埋和保护,是一种极具潜力
学位
酒药是我国独特的酿酒用糖化发酵剂,在传统手工黄酒酒母的制作中提供微生物,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传统酒药在制作时,采用世代相传的陈药接种技术,将质量优良的菌种延续保留下来。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制作季节制约、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目前关于酒药的稳定性及酒药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酒药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解析酒药稳定性及酒药发酵过程群落结构演
学位
牛里脊经过干式熟成后形成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是传统干式熟成工艺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品质不稳定、损耗大、缺乏标准化、杂菌污染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展牛里脊强化干式熟成研究。本论文通过开发专用发酵菌剂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大幅提高熟成效率和品质,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干式熟成牛里脊品质评价标准,为熟成肉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参考。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和分析
学位
豌豆蛋白致敏性低,氨基酸组成丰富,是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但目前豌豆蛋白仍存在酶解效率不高、水解物苦味难以接受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热处理结合分步双酶法制备了高得率的豌豆抗氧化活性肽;比较了不同脱苦处理下豌豆肽的苦味强度以及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评估了脱苦前后豌豆肽在体外和细胞水平的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制备高得率、低苦味的豌豆抗氧化活性肽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主
学位
V型多孔淀粉(VPS)是一种具有V型单螺旋空腔结构和高吸附性能的新型多孔淀粉,与传统多孔淀粉相比,除了其自身的多孔结构具有吸附能力之外,VPS特殊的V型单螺旋空腔还能与客体小分子形成复合物,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目前VPS是由酶解高温高压醇法制得的V型冷水溶胀淀粉(VCWSS)制备,高温高压醇法的反应条件苛刻、成本高限制了VPS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针对这一矛盾,本课题以普通玉米淀粉(NMS)为原料
学位
目前,牛奶掺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污染,仍是人们极其关注的问题。在食品安全的监控和管理中,常运用各种快速检测方法,以实现便捷、低成本的获取食品掺假或污染的情况。相比生物识别方法,基于荧光纳米簇化学识别作用的传感方法具有成本低、保存方便等优点。但是目前此类方法应用于三聚氰胺和农药残留检测的报道较少,并且尚无侧流层析试纸方法和产品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利用荧光金属纳米簇的独特优势,针对三聚氰胺、
学位
豌豆蛋白(PPI)作为豌豆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源蛋白,具有来源广、致敏性低等优点。乳化性是PPI的一种重要性质,由于天然PPI乳化性较差,无法满足食品工业对高乳化性蛋白产品的性能要求,需要通过合适的改性方法来改善其乳化性。目前,有关改性处理改善PPI乳化性的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对挤压和/或磷酸化处理对PPI乳化性和界面吸附行为影响的认识仍然不足。因此本文在预实验的基础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