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十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06年中国448站夏季降水和冬季温度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分区,并从水汽输送和高低层环流的变化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中国各地区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可能机制。 (1)夏季降水区域变化特征及其与异常水汽输送的关系(1)从总体上来说,自1951年至今,中国夏季降水存在三个突变时段,即1956-1960,1980前后以及1993年以后。且90°E以东突变后的主要变化特征都是多雨区由北向南移动,而90°E以西则是多雨区由南向北移动;(2)近56年来就110°E以东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而言,1980年以后多雨区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又于1993年以后由长江中下游继续南移至华南:(3)中国东部各地区降水和850hPa风场、整层水汽输送场的相关分布一致表明,中国110°E以东各降水区以南为来自偏东偏南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而以北为来自偏北风和相应的异常水汽输送,两者在降水区汇合造成风和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因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季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北方冷槽的偏北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主要成员,这和一般认为的这些地区降水异常来自孟加拉湾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的观点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总之,对于中国东部早涝的形成,应该重点注意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直接或间接经南海到达的异常西南季风性水汽输送。 (2)中国冬季温度的区域特征及其受影响的冷空气路径除了青藏高原地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都呈明显增温趋势,且高原90年代的增温还未达到50年代的水平。其次通过采用NCEP/NCAR风场资料与中国各区域冬季温度序列的相关及合成分析发现,在中高层起源于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太平洋和日本海等的北支异常气流携带大量冷空气南下,并和起源于大西洋,里海以及阿拉伯海等的南支异常气流共同作用影响中国地区冬季温度。而在低层925hPa除了云南地区和高原地区以外,其它地区冬季温度偏低都与中国北部45°-60°N的偏北风距平携带的冷空气联系密切,且西北太平洋南下的异常气流也与中国地区冬季温度有紧密的联系。
其他文献
在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达成了“以传统音乐文化为母语,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共识,进而把传统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对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理论以及CAD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DTⅡ型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系统。该系统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了DTⅡ型带式输送机国家标准参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四种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对亚洲乃至全球的天气气候都有重要的影响,高原南坡地形陡峭、复杂,研究难度大。但该地区的水汽输送和聚散过程对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分布起着决定
在优质新闻的生产如何获得延续以及美国“重建新闻业”的议题下,多种形式的创新性新闻模式获得广泛关注并被寄予厚望。非营利新闻模式虽然在结构上普遍难以解决商业媒体的种
基于浙江省闪电定位探测网资料,采用VisualC++、Access数据库等方法,对舟山群岛的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舟山群岛的地闪密度介于0.01~4.55次/(km2·年)之间,平均值为0.94
本文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的化学版本(WRF-Chem)模拟了2008年1月26日08:00至30日08:00的暴雪过程,并检验了黑碳气溶胶在中国南方引起雪表反照率改变导致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MODIS1B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实现了对MODIS1B数据的提取,并且完成了反(辐)射率定标、太阳高度角校正、经纬度插值等一系列预处理过程,给出了数据提取流
本文根据2008年4月~2008年7月黄山大气气溶胶、CCN和雾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了雾天和非雾天气溶胶颗粒物分布特点。此外,本
局地经向环流模式中必须将构成水平环流的经向风分量(vHC)和纬向环流的垂直分量(ωZC)作为已知量处理,旧方案选用地转风近似估算该已知量VHC和ωZC,这将模式的有效模拟范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