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下铸过程中气泡行为的可视化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铸法是钢锭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其流道中钢液流动行为及夹杂物水平的控制是难点,也限制了该工艺的发展。本课题组参考旋流连铸技术将旋流引入下铸过程中,模型实验发现其能很好的控制了流道及铸模中流体的流动。另一方面,气泡处理常用于钢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去除。因此在旋流下铸工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浇道中的钢液吹入气泡以去除夹杂物的新工艺,并进行了水模型实验,采用两台相互垂直的高速摄像机同时记录气泡运动现象,对气泡行为特性进行深入的可视化研究。本文进行了不同旋流下中注管、上浇道的吹气实验,首先研究了在中注管内放置螺旋定子后对浇注时间的影响,然后研究了中注管内不同定子旋流下的气泡行为(气泡轨迹、气泡上浮临界高度、气泡运动速度、气泡运动行程及时间),最后研究了上浇道内不同定子旋流下的气泡行为(漩涡、气泡轨迹、气泡运动速度、气泡破碎)。得出以下结论:(1)与无螺旋定子时的相比,中注管放置螺旋定子后完成浇注所需时间减少,且该时间随定子扭转角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对中注管吹气实验研究得出:无旋流时气泡在中注管内摆动上浮,有旋流时气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周向旋转并上浮。120°以上的定子旋流下气泡既旋转又向中注管轴心聚集,且随定子扭转角及气泡尺寸的增大气泡旋转及向轴心移动的速度越快。不同内径毛细管吹出的气泡在不同定子旋流下存在上浮临界高度,该高度随定子扭转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毛细管内径的增大而减小。对气泡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行程和总表面积综合分析得出:120°定子最有利于去除夹杂物,180°定子次之;在120°定子旋流下0.5mm毛细管吹出的气泡除杂能力最强,1.0mm的次之,0.1mm的最小。(3)对上浇道吹气实验得出:上浇道内无螺旋定子时气液流直接进入铸模,有螺旋定子时横浇道出流主流撞击螺旋定子后部分气液流形成漩涡(60°定子不形成漩涡),其他部分则直接进入铸模,此漩涡中心高度随定子扭转角的增大而降低。对于直接进入铸模的气液流:无螺旋定子时气泡贴着上浇道内壁上升运动,有螺旋定子时气泡随定子扭转角的增大周向旋转增强,但不确定是否向中心聚集。气泡开始发生旋转处为横浇道出流主流撞击螺旋定子处。气液流在无螺旋定子时平均合流速最快,当有螺旋定子时平均合流速减慢,且随着定子扭转角的增大流动逐渐变慢。由于流钢尾砖拐角处产生的剪切流动及定子扭转的影响,气泡经过上浇道时会发生破碎。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非球形颗粒堆积问题研究不足的现状,本课题选择多种不同高径比(圆锥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的圆锥体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实验和DEM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高径比圆锥体颗粒的三维振动堆积致密化过程,并对堆积结构的宏观及各微观性能进行了表征,着重于:(1)系统研究三维机械振动条件下各操作参数如振幅、振动频率、容器尺寸等对各高径比的圆锥体颗粒振动致密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最佳工艺参数的获得(
葡萄糖含量的检测在医疗诊断、临床分析、食品和纺织工业、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等许多领域都是备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因具有很多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的天然的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HA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用其作为模板,再用聚吡咯(PPy)修饰以提高其导电性,旨在发展一种新型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色带打码机因其具有运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小、消耗物品少、失误率低、集成度高、维护容易等显著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医疗保健以及商业等各行各业。近年来,大量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使色带打印机的适用范围逐年扩大,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在色带打码机运行过程中,对于色带张力控制这一核心技术问题,一直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随着机器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也在人们对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控制机械臂进行物体抓取的动作中,传统方法大多是教会机械臂到固定的位置抓取物体,这样的机械臂自身并没有任何感知外部环境状态的能力,因此,在执行抓取任务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从而影响抓取的效果,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机械臂很有可能无法准确的完成抓取动作。在机器臂的实际应用中,面对复杂
氢气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冶金、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其燃点低、易扩散、爆炸范围宽等特性,氢气易于泄露甚至爆炸,因此对氢气浓度的有效监测是必要的。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抗电磁干扰、本质安全以及便于远程监测等优点,可应用于高温高压、强电强磁等恶劣环境中,使其在氢气传感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氢气特性和光纤传感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光纤(PCF)
化石能源的枯竭及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中,生物油的价格较低且在全球分布较为均匀,发展前景较好。通过热解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可以进一步通过催化精制转化为液体燃料。其中,从木质纤维制备液体燃料最具前景的技术是催化加氢脱氧(HDO)。本研究中,首先通过蒸氨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Ni Cu/Si O2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独特的层状硅酸镍结构。之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简称RAFM)钢因其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和热机械性能被选为核聚变反应堆包层/第一壁首选的结构材料。为了实现核反应堆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RAFM钢的焊接技术和工艺研究成为包层模块制造以及核反应堆投入商业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以Fe-Si-B非晶箔为中间层对RAFM钢进行瞬间液相扩散连接(Transie
综合能源利用技术是目前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系统综合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园区是综合能源利用技术的主要应用场合之一。未来,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将会形成以园区综合能源供应商为基础、以若干产消者为重要角色的新型能源供应和交易体系。本文针对产消者-园区综合能源供应商协同规划模型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确定购售电价格下的产消者-园区综合能源供应商协同规划模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当代,新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环保、能量转换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小型化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技术中的研究重点。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DMFC的输出性能远达不到其理论值,这需要人们深入分析DMFC的反应现象并提供优化方案以提高DMFC的输出性能。本文从DMFC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建立了被动式DMFC的数学模型和物理
本文以天津市某医院正在运行的燃气冷凝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与理论计算,研究了冷凝技术在燃气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利用中的节能效果,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燃气冷凝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基于实际运行数据,提出了燃气冷凝锅炉的运行调节方法,利用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回水温度和建筑能耗,并基于组态王软件对热水锅炉和换热站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论文首先研究了建筑能耗的预测方法以及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