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区域的存在对二维颗粒堆积体内力学响应的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物质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其细观结构和颗粒间微观的相互作用有很大的联系,因此研究颗粒系统受到外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征,需要同时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详细探讨。本文以颗粒堆积体中底部力分布曲线为切入点,采用铝塑板结合复写纸技术的实验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软弱区域参数来讨论软弱区域的存在对颗粒堆积体中力的传递机制的影响。同时在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离散元模拟,进而从多个角度对不同复合颗粒系统的力学响应特征转变规律做出解释。本文主要围绕软弱区域的尺寸、形状、刚度以及位置几大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工作。在软弱区域尺寸影响性的探讨中,实验和模拟都表明:随着软弱区域尺寸n的增加,含三角软弱区域的颗粒系统底部力始终是双峰分布,底部峰值和平均力随之减小。数值模拟中底部平均力随软弱区域的增加呈抛物线递减,峰值呈指数衰降。内部力链分布显示,随着尺寸的扩大,软弱区域导致的横向扩散在堆积体上层增强,力链在两条与水平呈60度倾角的主力链所围成的区域内重组,逐渐形成与主力链平行相邻的次主力链,导致底部力峰值偏移。堆积体内部的接触力在深度20mm以下,在同一深度层都呈双峰分布,其峰值轮廓连线随着区域尺寸n的扩大由抛物线型逐渐转为三角形,直到n=6时,变为钟型分布。每一层的平均力随深度H的增大呈阶梯状上升,边缘平均力呈折线型上升,且n越大,平均力越小,边缘平均力越大。也就是说,软弱区域尺寸越大,对力的横向扩散作用越强,左右两侧墙壁负载越大。在软弱区域形状影响性的探讨中,选取了六边模型与三角模型进行对比。软弱区域占比较小时,六边模型和三角模型的底部力分布相差不大;占比较大时,六边模型由双峰变为“飞鸟”状分布,三角模型保持双峰分布不变。与三角模型不同,六角模型在软弱区域尺寸较大时,堆积体下部不存在明显的主力链和次主力链。此外,三角模型的底部平均力及峰值在同一深度始终大于在相似软弱占比下的六边模型。软弱区域面积占比相同的情况下,六边形影响的力链范围更广,其区域边角离主力链更近或涉及到主力链处,因此对力的传递影响更大。在软弱区域刚度影响性的探讨中,基于在软弱区域尺寸探讨中的颗粒模型,实验部分将软弱区域材料分别设置为橡胶、硅胶、泡沫,并横向比较了不同复合系统的底部力情况,发现:软弱区域尺寸小于2层时,颗粒系统受软弱区域刚度的影响较小;软弱区域尺寸扩至2层后,其刚度越小,对力的扩散和吸收作用越强,峰值偏移现象也越早发生。数值模拟则是设置了四个不同梯度的刚度比,发现不同刚度比堆积体的底部平均力皆随着软弱区域尺寸的扩大而降低。软弱区域扩至3层后,刚度比越大,底部平均力和最大值越小。刚度比的改变对堆积体上层结构的平均力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刚度比大于10的堆积体下层结构中,刚度比越大,同深度的颗粒层平均力越小。对软弱区域位置影响性的探讨中,选取了系统底部与主力链两处敏感位置作为对比。实验表明:位于底部的软弱区域对力有更强的吸收作用,位于主力链处的软弱区域对力的传递有更强的阻碍和扩散作用。软弱区域沿着主力链越靠上,力越容易聚集在右侧峰。模拟结果表明:软弱区域从中间到底部的位置变动主要会对颗粒堆积体的中下层产生较大的影响。底部软弱模型中软颗粒内部的接触力小于中间软弱模型,当把软弱区域在主力链处从下往上移动时,接触力横向扩散的区域随之向上移动,向内部偏移的力逐渐增多。软弱区域在主力链处的位置越靠上,改变该侧接触力传递的方向能力越强。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行业迅猛发展,无论是屏幕显示领域,还是照明领域,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蒸镀法高成本以及较高难度的制作工艺限制了OLED的应用与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器件制作成本,科研人员研究出操作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的器件制备方法——溶液法。随着溶液法的不断发展,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因而成为主流器件制备方法之一。虽然仍然存
轨道作为列车运行的走行线,它的高平顺性是列车平稳运行和铁路安全运营的基础。随着我国铁路运量和行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车轮与轨道间作用力也显著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轨道病害的加剧,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技术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基于GNSS+断面仪+惯导快速轨道测量系统采集的某客货共线铁路试验段线路连续坐标数据,对客货共线铁路平面线形整体重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车轨耦
学位
生物炭是由秸秆和木屑等生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经高温热解后得到的黑色颗粒物。它具有高含碳量,丰富的孔隙结构与官能团以及较高的比表面积等特点。灰钙土作为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土壤,将生物炭应用到灰钙土中可以有效缓解灰钙土疏松、贫瘠、团聚力差和有机质含量贫乏等特点。土壤热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等,是影响土壤内部热量平衡的关键因素,与地表吸收的辐射能密切相关,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土壤吸收辐射能的主
学位
图论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中有着很多应用,图的染色及标号问题一直是图论研究中重要且活跃的课题。图染色问题诞生于凯丽提出的著名的“四色问题”,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地图着色、考场排座、排课表、交通、物流、危险品仓储问题及货郎担问题等。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抽象为图染色问题,通过对染色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分析,运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图染色概念种类较多,其中研究较为热门的有可区别边(全)染
近十年来,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自主研发,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4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而日益增长且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的客流压力,对出行成本、运营效益、运输组织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客流动态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国内外提出了一种采用地铁多编组的运营模式。本文从制定编组方案的源头出发,阐述了城市轨道
近壁方柱绕流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而且在土木、化工、机械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研究方柱绕流不仅因为其应用广泛,还在于其流动的分离、在附、漩涡脱落等现象在壁面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复杂特性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采用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对方柱后流动特性及边界层中流动结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采用PIV技术对不同间隙比(G/D=0,0.3,0.5,0.8,1.0,G为方柱与壁面
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端的科尔沁沙地,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的防风固沙及水分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建立起现代土地利用格局,加剧了该区域的环境退化,发生大面积土地沙化,因此如何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恢复是区域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是反映退化生态系统土壤恢复程度的关键指标。本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