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区撂荒耕地遥感监测及可复耕性评价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务农人数越来越少,且逐步呈现老龄化状态,加上地形因素、土地管理制度等原因,导致农村大部分耕地出现弃耕现象。耕地撂荒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掌握撂荒地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及时采取复耕措施,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山地丘陵区由于地形陡峭,种植难度大,撂荒现象在全国属于严重区域,且目前对于丘陵地区的撂荒地研究还较少。重庆大足区属于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带,撂荒现象严重,撂荒地复耕需求迫切。对该区域撂荒地的遥感监测手段和复耕评价方法可作为丘陵地区撂荒地研究的技术指导和理论基础。因此,本文以重庆大足区为研究区域,使用哨兵2号及Landsat8、Landsat5系列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和年度土地流转法提取大足区2010-2020年内三个时期的撂荒地块,并研究这十年内研究区撂荒地的复耕情况。利用撂荒地提取结果,结合DEM、坡度、灌溉距离、交通便利性、耕种半径和斑块面积等6个因子,对2020年研究区的当前撂荒地块进行细观可复耕性研究。选取合适的景观指数,分析2020年各区域的撂荒地空间分布状况,得到撂荒地分布规律;并将景观指数与2020年撂荒地块的细观可复耕性指数做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2020年大足区撂荒地宏观可复耕性模型;分别计算研究区内21个镇和中心城区各自的可复耕性值。在以往的撂荒地空间格局研究中都是定性的形式,研究多为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以定量的形式研究撂荒地,并引入可复耕性概念,在空间格局方面提供了更加深入研究耕地撂荒的思路,为研究区域撂荒地复耕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决策树方法提取研究区撂荒地信息的精度较高。在分析撂荒地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ISODATA分类和地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每幅影像的精度均大于80%,Kappa系数均大于0.7,表明能够较好的提取草地和裸土,撂荒地提取的精确度高。其中2018年-2020年三年的遥感影像为哨兵2号数据,由于其空间分辨率高,为10 m,提高了分类精度,可以将斑块面积较小的撂荒地成功提取。因此,2020年的撂荒地块相较于2011年和2016年,数量更多,更准确。(2)大足区2010-2020十年间三个时期的撂荒地复耕情况良好:1、2011年撂荒地块总面积为51.59km~2,占总耕地面积比为12.14%;2016年撂荒总面积为31.47 km~2,占比为7.41%;2020年撂荒总面积为26.33 km~2,占比6.19%。2、十年间撂荒地总体复耕情况较好:2011年到2016年复耕面积为31.47 km~2,复耕率为61.08%,撂荒新增面积为11.35 km~2;2016年到2020年复耕面积为19.98 km~2,复耕率为54.78%,撂荒新增面积为14.84 km~2;2011年到2020年复耕面积为37.27km~2,复耕率为72.23%,撂荒新增面积为12.01 km~2。3、研究区撂荒地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撂荒地块撂荒持续时间情况:撂荒持续1-5年的撂荒地块总面积为53.3 km~2,占十年间所有撂荒地块总面积的81.2%;撂荒持续6-9年的撂荒总面积为9.39 km~2,占所有撂荒地总面积的14.3%,撂荒持续10年的撂荒地块总面积为2.95 km~2,占比为4.5%。4、对于2020年撂荒地块的研究,大部分撂荒地块面积较小,小于0.5hm~2,块数为9748,总面积为21.62 km~2,占2020年所有撂荒地总面积的82.11%;斑块面积0.5-1 hm~2,占比9.8%,大于1 hm~2,占比8.09%。(3)2020年大部分撂荒地块细观可复耕性指数高,复耕难度较小。DEM、坡度、灌溉距离、交通便利性、耕种半径和斑块面积等6个因子与撂荒地块的复耕性呈相关性。其中DEM、坡度、灌溉距离、耕种半径和斑块面积因子与撂荒地块可复耕性呈负相关,交通便利性与撂荒地块可复耕性呈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6因子权重,可计算出撂荒地块的细观可复耕性指数,并将指数按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代表每块撂荒地各自的可复耕难易度。(4)大足区2020年各区域撂荒地宏观可复耕等级为三个等级,较易、中等和较难。选取的景观指数与撂荒地块细观可复耕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CA、NP、AREA_MN、AREA_MD、PR和SHDI与撂荒地块可复耕性指数呈负相关,PD、PRD、CONTAG则呈正相关。其中,NP、AREA_MN、CONTAG、SHDI与CA撂荒地块可复耕性指数相关性较大。区域内,撂荒地块数量越少、撂荒总面积越小、分布越规则,且整体破碎性越小,撂荒地细观可复耕指数等级类别越少,则需要复耕的人力物力,所投入的精力越少,对应的区域撂荒地整体的宏观可复耕性越大,区域整体复耕的难易度越小。将区域宏观可复耕性分为五个等级:高可复耕性(8-10)、较高可复耕性(6-8)、一般可复耕性(4-6)、较低可复耕(2-4)、低可复耕性(0-2),大足区2020年22个区域的可复耕性值在3-9之间,5个镇为较低可复耕,9个镇为一般可复耕性,8个镇为较高可复耕性。
其他文献
生产线平衡优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我们国内制造行业在飞速的向前发展,生产制造业不得不在应对市场时进行转型升级。需求市场已经转变为了供大于求的状态,如何生产高效且低成本的产品是每个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精密冲压产品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H公司的精密结构件占据公司主要的市场份额。本文以H公司精密手机结构件产品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做生产线平衡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学位
高光谱图像具有波段多,光谱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军事、环保、农业调查、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混合像元的存在,即一个像元中包含多种地物,影响了高光谱图像提取地物的精度。为了解决高光谱应用存在的混合像元的问题,使高光谱图像的应用范围更广,需要对高光谱图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本文采用HJ1A-HSI高光谱影像,选取藏北地区申扎县作为研究区,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藏北地区申扎县的砾石空间分布信息进
学位
在线专题地图表达是地理信息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互联网上地理信息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多,虽然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专题地图制图需求,但由于各种服务来自不同地方或者部门的服务器且专题地图制作所需的格式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难以综合利用各种服务进行地图制图表达,约束了各种服务的应用。Web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为在线专题地图表达提供了技术支撑。Mashup是一种新的应用系统构建方式,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最为
学位
活动断层是指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据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构造活动造成的,其中包括大量的活动断层。在现今生活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来准确探明活动断层通过的位置,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切实目标。同时它也能为城市规划及工程选址等项目提供相关依据。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软硬件、遥感平台以及遥感数据类型的蓬勃发展,加之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的增多,将多种遥感数据各自特点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在活
学位
近年来,藏北高原草原退化严重,地处藏北的那曲南部地区土壤类型众多。地表土壤腐殖质层厚且质地较粘,且多砾石。砾石是在水文和侵蚀等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更是草地和土壤退化以及生态系统恶化的重要标志。砾石特征参数是描述砾石形状大小的指标,包括砾石粒径、砾石周长、砾石面积、砾石形状比率、砾石磨圆度,以及表征特定区域内砾石密集程度的砾石覆盖度。对那曲南部地区的砾石特征参数分异规律的研究可以为治理高原地区水土流失
学位
本文以2019年8月6日简阳雷打石滑坡复活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分析滑坡的环境地质背景、变形破坏特征、坡体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揭露滑坡的复活成因与破坏机理,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验证分析;结合传递系数法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完成未来滑坡的稳定趋势预测。本文主要有以下成果:1、滑坡复活区包含主滑坡与1号次级滑坡,主滑坡方量约220万m~3,为大型滑坡,1号次级滑坡方量约14万m~3,为
学位
对入职初期的男幼师进行科学培养和管理,是有效解决男幼师流失问题的关键。体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学科,可以作为加强男幼师培养和完善管理机制的抓手。文章立足男教师的教学管理,以体育活动为切入点,通过重视体育活动、科学设计活动、开拓健体活动、渗透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旨在探寻男幼师教学管理中满足教师、幼儿、家长、园所需要的多元管理模式,以实现对男幼师的终身培养,追求共同发展。
期刊
车载LiDAR系统集高精度GNSS/IMU组合导航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影像系统等多种传感器为一体,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获取和更新三维空间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车载LiDAR系统按激光发射束或扫描线数量分为单线和多线系统,在行驶过程中均能高效、实时地记录高精度点云数据,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信息调查更新、高精度智能驾驶等交通领域以及三维建模、城市规划等智慧城市领域。地面滤波是基于点云数据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添加剂和青贮时间对全株谷草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组分的影响。以灌浆期的全株谷草为原料进行青贮,试验共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菌酶复合制剂组(XL组,含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纤维素酶,有效活菌数≥1.0×1010 CFU/g)、菌制剂1组(BL组,含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有效活菌数≥5.5×10
期刊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连接大气、土壤和水的纽带,通过光合作用、蒸散发、改变地表反照率和粗糙度等活动,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能量交换和气候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对植被类型分布、时空变化及其在全球和局部尺度上的变化具有重要贡献,尤其是温度和降水这两个主要参数。横断山区由一系列壮观的南北山脊和深谷交替组成,具有明显的海拔高度差异,其植被分布情况及垂直变化特征对研究区域尺度下山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规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