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上“人”的观念之演变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学上“人”的观念指的是在刑法学家们眼里,人(当然主要指的是犯罪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以及这种本质特性所决定的犯罪人的一个总体形象。自贝卡利亚以来,刑法学上产生过数个关于“人”的观念。这一系列观念的变化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作为刑法学研究范式转变的结果,相反,本文认为刑法学家们关于“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刑法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本文试图从刑法学学科史的角度出发,梳理刑法学上的“人”的观念的演变历程,以此为主线探讨自贝卡利亚以来,刑法学上若干个主体形象的内涵、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对于刑法学理论演进的影响。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其主要内容现分述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写作主旨、写作意义。第一章是关于古典学派时期“人”的观念的整理分析,指出在古典学派眼中“人”主要是以抽象理性人的面貌出现。这一“人”的形象成为古典学派的理论起点,推动了古典刑法学的理论建构。第二章探讨了实证法学派时期“人”的观念,即以龙勃罗梭理论中的天生犯罪人为代表的危险个体。这一变化导致了刑事实证学派的诞生,并拉开了刑法学科史上学派之争的序幕。第三章考察了当代刑法学中关于“人”的观念,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抽象理性人与危险个体之间矛盾的“辩证人性论”。它成为今天折衷主义刑法学的人性基础。第四章论述了后现代思潮中“人的消解”给刑法学带来的影响和启发,并对其作了评价。此外,在第二至第五部分还分别以一定篇幅探讨、分析了这几种“人”的观念形成的原因。
其他文献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争伴随着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一直存在着。随着公共利益本位论与个人利益本位论两者的逐渐融合,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已经成为了许多
香石竹又名康乃馨,为石竹科石竹属类植物,是最受欢迎切花之一,现广为栽培,但较易感病,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基于此,总结出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香石竹温室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
在研究危险犯概念之前,有必要对其理论前提危险加以研究。危险,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足以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刑法所规定的某种实际损害结果的一种现实可能性。危
保险公估人作为一种保险中介组织,它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起构成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在我国保险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保
英国独具特色的判例法传统为英美法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学界在考察这一传统形成过程时往往将着力点放在诺曼征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上。
这个暑假我亲眼目睹了香港会考公布成绩时的情形.rn会考,类似于我们内地的高考,全港十二万中学五年级学生参加考试,只有其中三万人能继续读完中六、中七,而其余的九万多名学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寄希望于台
高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权是一项法律赋予高校的一项自由裁量权。由于目前我国教育法对此缺乏具体的规定,这种概括性的授权给高校任意扩大纪律处分范围、滥用纪律处分权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严重的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其他合法权利。高校纪律处分法律关系中,学生明显处于弱势,即使发出权益的保障之声,也不足以与高校相对抗。法谚曰“无救济即无权利”,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法律救济,否则就谈不上权利的保障。目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试卷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作品,它不是供人们享受的精神产品,但它仍然属于智力劳动的产物。正是由于试卷作品的特殊性质,试卷的版权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试卷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