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油分区燃烧室燃烧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发动机向着高温升/低排放方向发展,传统燃烧组织方式逐渐不再能满足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对于燃烧室性能的要求,而中心分级分区燃烧技术的高燃烧效率,高温升与低排放的优点使其成为了未来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中心分级分区燃烧技术,本文设计了三种不同主燃级旋流数与三种不同主燃级气量比例的三级旋流器头部结构方案,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燃烧室冷态与热态流动特征、火焰结构,点、熄火动态火焰发展过程以及出口温度场等燃烧特性。得到结论如下:
  (1)燃烧室存在明显的中心回流区与角落回流区,回流区高速随总压损失变化较小;在偏离中心子午面35mm的纵截面,燃烧室头部流动由大尺度角落回流区主导,其高度可以达到燃烧室整体高度的2/3。主燃级旋流数增加会提高燃烧室头部附近的湍流脉动与雷诺应力;主燃级气量增加会增加主/预燃级之间的剪切作用。
  (2)随着当量比增加至0.5和0.6,剪切层前端位置P1进入回流区内部逆流区,速度在0附近脉动;中段P2位置速度脉动在当量比为0.5时最大,峰值速度可达到34m/s;后段P3位置脉动速度峰值随着当量比变化较小,均在12m/s左右;
  (3)燃烧室内火焰结构呈“V”型,强反应区稳定在头部附近的高速射流与回流区边界上的内剪切层;当量比越大,回流涡内燃烧强度越高,反应区无量纲面积从0.325增加到0.38,反应区面积标准差从0.015增加到0.024,火焰结构不稳定性加剧;随着总压损失的增加,反应区无量纲面积先从0.345增加到0.375,之后又降低到0.360,无量纲面积的标准差从0.0124增加到0.0138,反应区不稳定性加剧。
  (4)随着总压损失的增加,基准方案B1的点火时间从38.4ms增加到73.6ms,贫油点火当量比也从0.58增加到0.68。随着点火初始当量比的增加,火焰传播时间从75ms减小到39.3ms,火核在回流区内部的径向传播时间明显缩短,大尺度火焰回传时间减少。
  (5)主燃级旋流数增加带来的高拉伸率会提高强反应区面积,降低反应区无量纲面积的标准差,火焰更加稳定;点火时间增加,点火当量比也增加。同时主燃级旋流数增加会使熄火性能恶化。
  (6)主燃级气量比例增加会降低反应区面积,同时减小反应区面积标准差,火焰稳定性增加,点火时间随着主燃级其亮度增加而减少,点火性能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根据性能变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发动机状态可分为稳态和过渡态两个状态。其中对过渡态的控制律设计要求为在不超过发动机物理或安全极限的情况下保证良好动态性能的实现,但由于过渡态控制在本质上属于非线性控制,在状态大范围变化时,传统线性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因此,对发动机过渡态控制的研究一直是航空发动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目前,针对过渡态控制中各项限制要求,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线性控制器和Min-
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复杂系统,它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模型建立、网络诱导时延和丢包等新的问题与难点。本文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探索分布式控制系统实时仿真模型建立的方法,开展时延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以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为对象,利用Matlab/True Time工具箱对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各部件分别建立节点模型。根据控制系统各部件的需求,完成各节点的初始化,建立节点
为了探索利用非定常激励减弱压气机旋转失速滞后性、促使压气机提前退出旋转失速的方法,本文采用非定常CFD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一台一级半轴流压气机开展了非定常激励对压气机退出旋转失速动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首先对压气机旋转失速现象的进入与退出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旋转失速的信号特征与流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继而对利用静叶摆动产生非定常激励的方式开展了数值模拟。以稳定工作状态为初场,通过对不同位置
学位
结构拓扑优化是一类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来寻求结构中的材料理论上最优分布的优化问题,由于其能够在提升材料的利用率的同时提升结构的设计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当中。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结构设计问题往往制约着整机性能的提升,对此十分有必要开展发动机结构拓扑优化研究,以尽可能地消除这种影响。本文以某型燃气涡轮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考虑优化求解域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基于连续体结构优化中的变密度法,对其开展
C/Si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异性能,将作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新型材料。该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将承受高温、应力、氧气(热-力-氧耦合)的共同作用。研究C/SiC复合材料在热力氧耦合环境下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将为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开展了碳纤维的高温氧化试验,利用热重分析仪(TGA)获得了碳纤维在不同温度下质量变化规律。采用自主设计搭建的高温试验台开展了
学位
桨扇发动机作为一种介于传统涡桨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之间的新概念发动机,具有优于涡桨发动机的高速性能和高于涡扇发动机的燃油效率。随着各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业对高效率、低排放动力的需求为桨扇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先建立了桨扇发动机的部件级模型,在其基础上对其稳态性能寻优和过渡态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基于Gas Turb中三轴核心机的通用特性图和NASA桨扇风洞实验数据建立了一种齿轮驱动对
学位
航空发动机在近地面服役时,高速进气气流产生的吸引力会将附近的砂粒、石块、金属块等细小硬物吸入发动机内,撞击风扇或压气机叶片前缘,造成外物损伤(Foreign Object Damage:FOD)。FOD位置存在的应力集中、残余应力以及微观结构损伤会导致叶片材料高周疲劳(High Cycle Fatigue:HCF)强度的降低,使得叶片在设计寿命周期内面临过早发生疲劳失效的风险,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因
学位
疲劳损伤是影响复合材料结构服役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精度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目前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有S-N曲线模型,剩余刚度模型,剩余强度模型,渐进损伤模型以及能量法预测模型等,其中基于能耗法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还不够充分,基于渐进损伤理论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目前大多在宏观尺度下进行。本文分别从能量的角度以及细观尺度下运用渐进损伤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
学位
复合材组分性能是对立体织物性能研究的基础,而考虑温度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是合理有效利用复合材料的必要条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组分在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树脂和纤维束拉伸、压缩、剪切的破坏机理与失效准则。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开展了23℃,150℃,223℃条件下EC230R树脂和T800/EC230R复合材料单向板宏观力学试验、纳米压痕试验以及EC230R
学位
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称CMCs)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关键材料,会在振动载荷下产生损伤。研究损伤对CMCs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可以帮助规避共振。本文旨在建立基于损伤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实现CMCs结构稳态振动响应的快速预测。首先开展了平纹编织CMCs的本构拉伸试验和振动试验。拉伸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表征了材料的非线性本构行为,并指导宏观本构计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