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溶酶体基因在肥胖个体脂肪中的表达及自噬相关蛋白survivin在脂肪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噬是溶酶体依赖的细胞内成分降解的生物学过程,细胞通过自噬实现自我更新,维持重要的生命活动。脂肪组织调控糖脂代谢,在维持全身能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自噬调控脂肪细胞功能,从而影响肥胖引起的脂代谢异常及能量代谢失衡。因此,自噬在脂肪细胞/组织的研究可能为肥胖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目的:观察自噬溶酶体基因在肥胖个体内脏脂肪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自噬相关蛋白survivin对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利用正常人与单纯肥胖患者的大网膜脂肪组织进行RNA-seqence分析,观察322个自噬溶酶体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GEO数据库资源,得到TNFα处理脂肪细胞不同时间点的转录谱,分析TNFα对自噬溶酶体基因的影响;细胞水平检测TNFα对自噬核心蛋白、自噬受体p62和自噬通量的影响;由于肥胖个体中炎症介导的脂肪细胞脂解增加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们前期研究初步发现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存在自噬性降解,所以本研究进一步观察TNFα对perilipin蛋白降解的影响,同时观察小檗碱(BBR)对脂肪细胞自噬及perilipin蛋白自噬性降解的影响。2.前期研究观察了自噬相关蛋白在小鼠不同代谢状态的表达变化,因此本文进一步检测自噬相关蛋白survivin在长期(24w)及短期(1w)小鼠脂肪组织的表达变化;分离SVF和成熟脂肪细胞,研究survivin表达变化的细胞特异性,同时观察3T3-L1脂肪细胞和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分化过程中survivin的变化情况;用慢病毒过表达survivin,利用RNA-seqence技术等研究脂肪细胞survivin对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生成及脂解的影响,并研究其对TNFα引起的脂肪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探讨survivin是否具有类似NF-κB抑制剂大黄素的功能。结果:1.在肥胖内脏脂肪组织中,有50个自噬溶酶体基因表达上调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KEGG富集分析发现富集最显著的是TNF通路;而转录谱发现TNFα作用2h和24h时自噬溶酶体基因上调数目明显增加,然而延长作用至6d时呈显著下调,提示一定时间内炎症刺激可激活自噬,长时刺激可能损伤自噬溶酶体功能;用TNFα短时处理3T3-L1成熟脂肪细胞,发现自噬核心蛋白表达上调,自噬通量增加,p62/sqstm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促进了perilipin的自噬性降解,BBR抑制脂肪细胞自噬,使perilipin的降解减少,抑制基础脂解。2.作为自噬相关蛋白,survivin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表达很低,对survivin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关于survivin在脂肪组织/细胞的表达及对脂肪细胞功能的调控从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到小鼠脂肪组织survivin的表达很低,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小鼠脂肪组织中survivin的重新表达,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survivin在分化的第二天表达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到第八天几乎检测不到;同样,survivin在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中高表达,随着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survivin的表达逐渐降低;过表达survivin不影响脂肪细胞分化,但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和脂质合成,抑制TNFα和ISO刺激的脂解,同时抑制TNFα引起的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上调和脂肪细胞的凋亡,然而survivin对TNFα介导的炎症无抑制作用。结论:肥胖个体内脏脂肪组织存在自噬的过度激活,可能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因子TNFα通过激活自噬和上调自噬受体p62的表达,以选择性自噬的方式促进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的降解,促进脂解;而BBR通过抑制自噬抑制perilipin的自噬性降解,进而抑制脂解。自噬相关蛋白survivin在营养过剩的条件下被诱导重新表达,可能抑制慢性炎症引起脂解、凋亡和DNA氧化损伤,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新生,提示survivin可能促进脂肪组织在应对营养过剩条件下的良性扩张,维持脂肪组织稳态和机体能量平衡。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垂体柄增粗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垂体柄增粗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构建肿瘤与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从而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方法:1、针对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住院诊治的PST患者共计26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临床资料并对其人口统计学、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2、针对2012年1月1
研究目的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MTP)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一异八聚体酶复合物,由4个α亚基(MTPα)和4个β亚基(MTPβ)组成,参与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β-oxidation,FAO)循环反应的最后三步催化反应。近期研究发现MTPα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肥胖于本质上是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或体积增大的状态
目的: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急剧增加,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是其主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低强度连续治疗性超声波(therapeutic ultrasound,TUS)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加速缺血组织的再血管化,但是否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缺血症状,目前尚无报道。
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都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都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肥胖和糖尿病与脂肪组织特定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而甲亢是一种多基因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两方面研究单个基因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贡献:一是研究脂肪组织中单个基因对肥胖和糖尿病的调控;二是从遗传学角度探索单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甲亢发生的影响。脂肪因子Mimecan在肥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rictor敲除小鼠骨表型改变及其机制;探讨人群血清Sema3A与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采用成骨细胞特异性rictor敲除小鼠(Rictorob-/-),对照组采用Rictorf/f小鼠,通过双能X线、micro-CT以及组织切片检查观察小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变化;三点弯曲实验分析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通过动态及静态学组织切片分析、血清骨转换指标以及骨组织mRNA表达
背景: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明显,疗程长,复发率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升高是导致GD临床症状和治疗棘手的关键原因。既往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在GD自身抗体产生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micro RNA(mi RNA)作为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重要调节分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可调节T淋巴细胞分化及功能发挥。此外,
背景: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是多种原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合成并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导致机体一系列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骨质疏松、易感染、神经精神障碍等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ACAs)是肾上腺库欣综合征最主要的病因。近期有多个研究组同时发现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有35%65.6%患者携带有体细胞PRKACA突变,引起PKA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过
背景:肥胖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社会经济问题,阐明肥胖发生的调控机制、发现新的疾病预测因子意义重大。近年来,白色脂肪棕色化已成为防治肥胖症的新手段和研究热点。随着研究逐步深入,部分FGF家族成员、微小RNA(microRNAs,miRNAs)与肥胖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备受瞩目。研究表明,FGF21具有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重组FGF1蛋白具有与天然FGF1分子类似的降低血糖的药理学作
第一部分门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现状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心血管内科及内分泌科门诊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共患情况,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在两个科室单独或合并存在时的管理状况。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们在全国40家医院邀请在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或在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参加此项研究。采用国际标准化问卷收集患者信息,包括疾病史、治疗用药史及患者的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情况。采用经过验证的欧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I、II及其比值(PGR)是否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症状类型有关。评估该PG I、PGII及PGR对FD治疗,如抗分泌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治疗决策的参考意义。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