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问题更加严重,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是顺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和教育对策,以期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本文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昌乐县、安丘市三地区乡镇三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问卷816份,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比较研究,发现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达56%,结果如下:①影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等4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际关系敏感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②不同年级(年龄)、不同性别、是否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不同显著程度差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正确进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①就学生而言,要让学生从意识和行为上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加以重视,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自身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困惑时及时寻求教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②对家长来说,应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更加关心自己的子女。③就学校而言,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学内容,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加强与学生沟通,确保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