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且某些心律失常如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的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为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对介入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心室造影证实为室间隔缺损患者55例。其中两例因缺损太小,尝试封堵未能成功,一例家属不愿承担风险放弃介入封堵治疗。其余52例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成功植入52枚封堵器。选取成功植入封堵器的52例患者住院病历,收取患者基本资料内容包含: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术后24小时及出院心电图,TTE测量心脏相关的各项数据,手术相关资料包含手术时间、封堵器材料,左心室造影测得VSD缺损大小及其术后采用的治疗方式。其中包括男性21例,女性31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17.69±4.91)岁。经TTE测量VSD左隔面直径 4.3~13.8(9.51±0.68)mm,右隔面 3~12.7(7.18±0.73)mm。再经左心室造影再次确认并测量其缺损大小,左心室面4.5~18(9.76±0.86)mm,右心室面 3.5~15(7.25±0.82)mm,手术时间 35~130(73.51±7.82)分钟。封堵器大小5~16(9.41±0.77)mm。合并有膨出瘤VSD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封堵器,其中对称型封堵器46枚,其他类型封堵器(小腰大边型、偏心型)6枚。患者介入治疗采用标准参照《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排除标准:1、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2、外伤后室间隔穿孔;3、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4、VSD合并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缺损大小、术前心电图、是否为膜部缺损、封堵器使用的大小及封堵器的类型、是否有膨出瘤等这些因素使用SPSS20.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分组变量后的计数资料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对不连续的具体数值分组后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研究资料52例介入封堵成功的VSD患者术中92.3%(48/52)发生一过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术后24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6.2%(24/52)。术后24小时内新发的各种心律失常22例,新发生率为42.3%(22/52),其余两例患者术前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branch block,CRBBB),术后依旧存在。术后 24 小时心电图表现:8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3例CRBBB,2 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ICRBBB),1 例 LAFB 合并 ICRBBB 合并心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1例ICRBBB合并Ⅰ度AVB,4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合并LAFB,1例心室内传到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1例窦性心动过缓。1)年龄组:小于10岁患者组分别与10至20岁患者组、20岁以上患者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0岁患者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10至20岁患者组、20岁以上患者组;10至20岁患者组与20岁以上患者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时间组:手术时间大于100min组分别与手术时间小于60min组、手术在60~100min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大于100min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小于60min组、手术在60~100min组;手术时间小于60min组与手术在60~100min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缺损大小组:缺损在10mm以上患者组分别与缺损在6mm以下患者组、缺损在6~10mm之间患者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在10mm以上的患者组缺损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损在6mm以下患者组及缺损在6~10mm之间患者组;缺损在6mm以下患者组、缺损在6~10mm之间患者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封堵器直径组:封堵器直径在10mm以上患者组与封堵器直径在6mm以下患者组、封堵器直径在6~10mm之间患者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器在10mm以上患者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封堵器直径在6mm以下患者组、封堵器直径在6~10mm之间患者组;封堵器直径在6mm以下患者组与封堵器直径在6~10mm之间患者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膜部VSD与其他类型VSD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部VSD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VSD。术前心电图正异常情况分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VSD合并膨出瘤分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膜部室间隔缺损有无合并膨出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封堵器类型分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年龄、封堵器大小、手术时间长短、缺损大小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相关。[结论](1)年龄、手术时间、缺损大小、封堵器直径大小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相关,且年龄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呈负相关,手术时间、缺损大小、封堵器直径大小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2)膜部室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室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3)术前心电图正异常情况、膨出瘤及封堵器类型与既往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因研究例数较少,有待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