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沟协同与分离作用下水沙过程及其响应关系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沟系统是黄土高原地貌单元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发源地。侵蚀物质的输移和能量的传递从坡面到沟道侵蚀形态不断变化。分析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在协同与分离作用下的差异,明确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协同作用机制,而对于指导黄土高原未来治理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于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规律机理和产沙模型,以及上方来水对沟道侵蚀产沙的作用等单独侵蚀地貌单元下的作用机制,对于坡沟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关注较少。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野外坡沟系统冲刷实验作为基础,分析坡沟系统分离与协同条件下径流侵蚀产沙特征差异;研究坡沟系统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与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量化坡沟系统在分离与协同条件下能量差异;揭示坡沟关系及坡沟系统侵蚀产沙过程机理。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阐明了在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坡沟系统、单独坡面以及单独沟道产流产沙时间变化特征。对于每场放水实验,随着历时的增长,3种坡面下产流均经历迅速上升——趋于平稳的过程。从整体上来看,产流速率大小基本上表现为沟道>坡面>坡沟系统。在小流量(5、7.5L/min)条件下,产流速率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以及土壤入渗条件;在大流量(12.5、15L/min)条件下,产流速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放水流量,随着放水冲刷的增加,产流速率显著增大。随着冲刷历时的增加,三种坡面条件下产沙率经历由峰值不断减少、波动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且随放水流量的增加,单独坡面条件产流速率增大趋势较小,而沟道和坡沟系统在大流量(12.5和15 L/min)下的增长趋势很大。在第二场试验中,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加,产沙率初期波动趋势较为明显,且产沙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越长。(2)阐明了坡沟系统水动力学参数时间变化特征及坡沟系统产流产沙与水动力参数的关系。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加,三种坡面流速均值整体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四种放水量条件下沟道流速均值均大于坡沟系统和单独坡面;在小流量下坡沟系统与单独坡面条件径流形态主要表现为急过渡流,在大流量下径流形态均表现为急紊流;仅在5 L/min流量首场试验中沟道条件径流形态处于急过渡流,其他流量下沟道条件径流形态均为急紊流;三种坡面阻力系数大小表现单独坡面>坡沟系统>单独沟道,在大流量条件下,阻力系数表现为单独沟道>坡沟系统>单独坡面;坡沟系统、单独坡面和单独沟道产流速率与径流雷诺数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4和0.990,且三种坡面下产沙率与径流剪切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5和0.973,与径流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80和0.999,可见径流流态可以较好地描述坡面产流特征;径流剪切力与径流功率是判别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重要指标。(3)阐明了在分离与协同作用下坡沟系统径流流速以及单位长度能量损耗的差异,以及能量与侵蚀产沙关系。坡沟系统协同作用与分离作用两种条件下在沟沿线处流速表现整体为V坡沟1≈V破面1<V沟道1,在出口处流速表现整体为V坡沟 2<V沟道 2。在小流量(5 L/min)条件下坡沟系统分离与协同作用下单位长度能量损耗相差不大;在7.5、12.5和15 L/min流量条件下,单位长度能量损耗均恒大于0。坡沟系统在协同与分离作用下单位长度能耗与产沙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坡沟系统协同作用下四种流量首场试验单位长度能耗与产沙率之间幂函数拟合较好(0.5284<R2<0.9110),而分离条件下单独坡面在4种流量下第二场试验单位长度能耗与产沙率之间幂函数拟合度高(0.4597<R2<0.7567),单独沟道仅在首场试验大流量(12.5、15 L/min)条件下幂函数关系显著(R2分别为0.8985和0.8094)。坡沟系统协同作用下单位长度能量损耗可合理预测坡面输沙能力。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WTO上诉机构就2004年"欧盟诉美国大飞机补贴案"做出终裁,引发全球贸易战背景下各国对大飞机补贴问题的高度关注。美国鼓励军民航合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干预大飞机销售的补贴政策与法治实践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制度规范。中国C919大飞机即将进入国内外市场,与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飞机形成三足竞争态势。为垄断市场份额,欧美国家极有可能对中国展开反补贴调查。中国可参鉴美国有益的补贴政策和先进的实
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其水环境质量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丹江的支流闵家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水沙养分长期监测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输出系数模型和水文学方法等,对闵家河流域土壤、地表径流和沉积泥沙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流失规律进行了研究,量化了土地利用类型对养分流失量的影响,揭示了流域典型降雨径流过程中的氮、磷的输移特征,得到的主要结论如
胡敏酸、富里酸作为土壤腐殖质的重要组成,由于在自身分子结构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作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对土壤性质然而起到不尽相似的作用。本文将胡敏酸、富里酸应用于陕西省长武县黑垆土,通过开展一维垂直入渗、土壤水分常数、土壤培养等试验,结合数学模型分析其对土壤水分运动、持水特性、土壤基本性状、有效养分、表面电化学性质等造成的影响。探索了胡敏酸、富里酸对土-水间物理化学特性,定性地阐明,为进一步开
近年来,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果显著,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流域侵蚀地貌特征对淤地坝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揭示流域淤地坝分布格局与流域地形特征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域地貌特征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典型流域淤地坝分布格局与水
为推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高质量发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新问题。本研究从草地植被格局及配置比例的角度切入,探索草地植被格局优化方案,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调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草地小流域董庄沟2005-2014年降雨、径流、输沙等水文资料,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结合判别分析法对次降雨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降雨要素与径流、输沙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
土壤中大孔隙所形成的优先流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是造成污染物运移和地下水循环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孔隙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由此产生的大孔隙流十分显著的影响土壤内部水分和溶质的运移。本文基于7种不同大孔隙设置构型的土柱试验,采用室内试验和模型模拟,同时结合穿透曲线和时间矩的方法,研究了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大孔隙的面孔隙度和不同连通性对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作用,阐明了大孔隙优先流发生的机理
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多路复用通信可以增大信道传输容量,但是由于受大气信道的影响,传输过程中会破坏OAM模式之间的正交性,进而产生串扰。和传统的无线光通信一样,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均衡方法可被用来降低OAM复用通信系统的模式间串扰以及码间干扰。本文针对应用于OAM复用通信系统的传统盲均衡算法不能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其中粗泥沙的源头治理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拦蓄侵蚀泥沙的同时,还记录了小流域沉积泥沙的产沙过程和来源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对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和泥沙来源进行研究,对资料缺乏区域的土壤侵蚀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皇甫川罕将沟流域为例,通过对草地、坡耕地、沟壁和坝地沉积剖面土壤样品采集以及室内测定分析,分析了研究时段内流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导致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沙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取汾河中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研究区水文要素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水沙变化的贡献,然后通过构建研究区的SWAT模型分析2006~2012年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年径流侵蚀功率在汾河中上流域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农业发展中存在水肥利用低下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肥利用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γ-PGA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可以调节土壤水肥分布,改善土壤结构及水力特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可增强作物对肥料的利用,在抗旱节水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盆栽试验,以经济作物大豆为研究对像,探究γ-PGA施加方式及施加量、水分胁迫程度、施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