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归途——论华兹华斯后革命时期的回归情结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法国大革命后期的文学生涯、艺术作品及诗歌理论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外的评论界频用道德的,社会的,政治的语汇对华氏进行评判,他们倚重诗人栖居湖畔的人生姿态,而普遍认为:华兹华斯的后革命之变呈现出他的背时性和消极性。    本文将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对华兹华斯进行心理诠释,探寻其回归情结产生的深刻历史动因及丰富内涵,进而揭示作为心理诗人的华兹华斯,其后革命之变旨在为人类寻求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心灵归途。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引章,主体和结论。引章介绍了国内外评论界在近十年来对此论题所持的观点及诗人在革命前后的表现,由此引出论点。主体分三章涵盖了回归情结的内容。第一章回归童年,包括回归童年的心理机制与内涵,童年使人感觉灵魂的前存在。第二章回归女性,以长诗《莱文斯通的白母鹿》为蓝本,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分析使读者感悟女性作为灵魂阿尼玛的重要作用。第三章回归自我,自我是灵魂的核心,在博爱中张显灵魂的功能,在无我大爱中实现自我。本文在此三方面作了细致分析及较严密论证,并在结论重申华兹华斯的回归情结以回归灵魂为主线贯穿其后革命时期的创作,他在远离尘嚣的湖畔孤独地求索,探索人生及社会心理,因此心理诗人是他的崭新定位。  
其他文献
本文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进行的分析阐述供同行借鉴参考
本文以平克的语言本能理论为基础,从定性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短语学习问题。全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史迪芬·平克及其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并对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基于Fairclough的三个维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模式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提出了对学术摘要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并用该理论框架对20篇科技类和文学类的摘要
胡抗美禅诗两首纸本释文:磨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佛印了元禅师颂马祖磨砖作镜诗。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
伍尔夫在其《现代小说》的篇章中,坚持小说必须贴近现实生活,重视人物内心的事实以展露人生真实情貌。这一观点概述了她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动机。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伍尔夫的意
大概在19世纪中期,“海上画派”创建而成。那时,作为我国近代文化以及经济的中心,上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纷纷前来,“海上画派”渐渐创建而成。当时,有很多著名画家居住在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对权势和平等关系的发展进行阐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话语交际中权势和平等的关系。这些变化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从政治和文
勃朗宁夫人(1806-1861)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葡萄牙十四行诗》从当时到现在仍为世界各地的恋人们所吟唱。勃朗宁夫人最早为中国人民熟悉并热爱
今天,福建省建设厅和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在这里联合召开《福建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了加强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