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于损伤处移植周围神经或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轴突的再生及功能恢复。微囊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隔离技术,可以有效隔离大分子免疫活性物质,使囊内细胞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然而对微囊是否可以阻止或影响抗原递呈却鲜有研究。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微囊包被的同种异体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到受损脊髓后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bility antigen,MHC) II类分子即MHC II的表达情况,探讨微囊对移植排斥的作用以及受损脊髓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重200~250g;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 (SD)大鼠9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A组(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n=24);B组(组织细胞悬液移植组,n=24);C组(空囊组,n=24);D组(单纯损伤组,n=24)。分好组后对各组大鼠行右后肢运动功能改良Tarlov评分[42]。无菌条件下取成年Wistar大鼠预变性处理的双侧坐骨神经干制成组织细胞悬液,低速离心后与1.5%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并喷入20m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制成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悬液。A、B、C、D组建立大鼠T8脊髓右半横断损伤模型,并分别在损伤处移入吸附10μl的微囊化组织细胞悬液的明胶海绵、组织细胞悬液的明胶海绵及空微囊的明胶海绵,D组只填充明胶海绵。术后10、21、35、60天,各组每时相取6只大鼠行右后肢运动功能改良Tarlov评分后被麻醉用4%多聚甲醛经心灌注,截取移植部位或损伤节段约1㎝长脊髓组织及相应脊神经节。石蜡切片后行HE及MHC II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组(组织细胞悬液移植组)术后10d、21d时,脊髓MHC II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其余3组明显增多,21d时更为显著(P<0.05),35d时MHC II表达下降,与21d相比有差异(P<0.05)。21d和35d时部分移植区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60d时移植区未见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仍多见炎细胞浸润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A组(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组在10d、21d时,移植区MHC II阳性细胞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35d时微囊组炎性反应减轻,出现大量具有神经元特征的细胞;60d时MHC II阳性细胞的数量较35d有所增加(P>0.05),可见少量炎性细胞,神经元形态正常,数量较多。C(空囊对照组)、D组(单纯损伤组)在10 d、21 d时,见少量MHC II阳性细胞,35d时明显减少(P<0.05),60天消失。C、D两组各时相无明显差异(P>0.05)。4组大鼠脊神经节各时相均未见MHC II分子表达。右后肢运动功能改良Tarlov评分各组术前正常,SCI后第10天均在1分左右,各组间统计无明显差异;之后评分逐渐升高,21天时A组与B、C、D组比较有差异(P<0.05);35、60天时A组升高程度较B、C、D组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大鼠右后肢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微囊组恢复最好。结论: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脊髓移植区高表达MHC II抗原,提示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脊髓胶质细胞MHC II抗原分子的表达,减弱对同种异体抗原的抗原递呈作用和免疫排斥反应;脊髓胶质细胞MHC II的表达的变化与移植部位的炎细胞浸润程度相一致,提示脊髓胶质细胞MHC II的表达的变化与移植部位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正相关;微囊化异体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