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魏禧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转变(1644-1680)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禧(1624-1680),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是清初重要士人群体“易堂九子”中的核心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正与清朝统治建立的过程相始终。崇祯甲申之变后,魏禧与易堂诸子隐居翠微峰,以商周之际的伯夷自比,自顺治二年至十六年间(1646-1659)坚持“隐而不出”。但至康熙元年(1662)前后,他开始以商周之际的姜太公自比,形成“隐而复出”之念,随即下山出游吴越,求友与造士、探讨“经世之学”与“经世之文”等开始成为其人生的几大主题,共同为实现其“隐而复出”之念而存在。三藩之乱前期(1673-1677),魏禧为实现其“隐而复出”之念,实现其“忠臣”与“仁人”兼得的“完人”梦想,在故国与新朝、民众三者之间辗转煎熬,经历了剧烈的内心冲突。康熙十六年(1677)三月底吴三桂部占领的江西吉安失守,以及十月其兄魏际瑞被害,最终促使其“仁人”之心战胜了“忠臣”之心,清朝的统治在他心中获得了某种合法性,复明之念亦由此熄灭。魏禧心态的这种转变,促使他在康熙四年至十一年(1665-1672)所大力提倡与探讨的“经世之学”与“经世之文”背后的目的,在三藩之乱后也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从复明意味浓重的“经世”转变为辅佐清朝统治的“经世”,或者说是从鼎革之际的“经世”转变为朝代之中的“经世”。这在魏禧及其好友顾祖禹(1631-1692)、门人梁份(1641-1729)在三藩之乱前后所为的“经世之学”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本文通过魏禧的个人生命史研究,揭示清初部分士人(尤其是明遗民)心态转变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清初士人心态的转变与思想学术的转变,以及清朝统治合法性的建立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深化对清初(1644-1680)至清中叶(1680-1820)的一系列转变及其历史过程的认识。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究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 2年1 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基于常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我院轻度(对照组)和重症(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各110例,并对两组早产、感染、生后窒息、头颅血肿、母乳、A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措施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
期刊
灵武煤田煤源充足,但煤质变质程度低,并且内水含量高,O/C比高,挥发分以及灰分含量偏高,属于难成浆煤种.以易成浆煤种张家峁煤制得的水煤浆各项参数为标准,以灵武煤难成浆煤种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6月呼吸科120例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采集血标本,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采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