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45次 | 上传用户:sha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五一林场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的120 个无性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一批在马尾松无性系上具有较高多态的SSR 引物,构建了该供试材料的SSR 指纹图谱并数字化,同时,进行了生长性状和分子标记的相关性检测。其研究结果如下: 1. 从火炬松(Pinus taeda)、辐射松(Pinus radiata)、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和瑞士五针松(Pinus cembra)等松属其它物种的140 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PR203、PR4.6、PR011、RPTest1、RPTest11、PtTX2146、PtTX3013 、PtTX4062 等8 对具较高多态性的引物,各位点扩增的等位基因数4~12 个,共检测到59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7.3750 个等位基因。2. 该供试无性系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 为0.4538,平均期望杂合度He 为0.5047,平均观察杂合度略小于平均期望杂合度,但相差不大,平均固定指数为0.0965,接近于0,说明该群体接近于Hardy -Weinberg 平衡。 聚类分析表明,所有的供试无性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源于种子园西边的第七大区子代的无性系,一类是来源于种子园东边的八、九、十大区的后代,这三个大区又分别聚成三个小集群。聚类结果与它的亲代材料在种子园中的分布情况基本相符。 3. 应用8 对SSR 引物的指纹组合建立了120 个无性系的DNA 指纹图谱,可以简便有效地区分开全部供试的不同无性系,而其中编号为2、6、9、11、16、38、39、49、59、60、68、77、80、84、85、89、111、120 等18 个无性系仅用1 对引物即可与其它无性系区分开来,其它的可用不同引物组合进行区分。 4. 进行了马尾松树高、胸径等7 个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检测,在7 个性状中,树高未检测到相关的标记,其余6 个性状检测到两个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标记PR4.6 和PR011,其中,分枝角度同时与这两个标记相关,累计贡献率达37.7%,PR4.6 的贡献率占21.23%,在PR4.6 附近可能存在着与生长性状相关的QTL。 本文构建了120 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旨在为无性系的鉴别提供依据,进而服务于生产;分子标记与数量性状的相关检测获得了两个相关标记,为将来马尾松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为研究区域,运用野外典型样地等方法,研究了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所涉及区域内的植物区系组成成份,科属地理成份、特有成份及其生活型;讨论分析了植被类型
学位
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7年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选取甘草、板蓝根、苜蓿等作物,在几种典型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采集土壤样
专家简介  李新男 研究员,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兼任北京市政府科技政策顾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政策顾问。曾任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目前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理事。曾获原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
位于城市市区周围的城郊型乡镇,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扩展逐步纳入了城市建设体系,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区域,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通过对城郊区的土地利用的研究,可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和再造林碳汇项目作为《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
学位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它纵贯南北,历史上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京杭运河联接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维持生态均衡必须注重物质环境的丰富与便利,同时也追求精神生活的层次与多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面积特别是人工林面积持续提高。然而人工林存在树种单一,中幼林、纯林比例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低,生产力较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森林的健康水平,提高森林的生
本文以2003年的SPOT-5和2006年Quickbird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地学信息,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图像融合、几何校正、正射校正、纹理提取、图像分类、目视解
驼绒藜属(Ceratoides)植物,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利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多池差示扫描量热仪(CSC4100)在10℃、15℃、20℃、25℃、30℃、35℃六个温度下,测定了驼绒藜属3个种(华北驼绒藜、驼绒藜、绵毛优若藜)15个种源植物的代谢热速率(Rq)和呼吸速率即CO_2产出速率(R_(CO_2)),根据L. D. Hansen呼吸-生长模型,计算不同温度下植物种的呼吸底物碳转化效